当今文坛在近20年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并极大地改变了原有形态的基本构成。我曾在2009年就新世纪文坛的结构性变化做过一个传统文学(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主流文学)、大众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新媒体文学(以网络传媒为平台的网络文学)“三分天下”的基本判断。现在看来,这种文学的泛化愈演愈烈,文学的分化有增无减。当下的文坛从群体到写法、从现象到观念,都在或显或隐地持续分化,这种分化的结果既使文学的样态空前繁荣了,又使文学的看法空前丰盛了。这也意味着在文学观念的层面,必然会众说纷纭,一定是不一而足。在这样一个共识不断破裂的状态之下,谈论文学的本质已很不容易,再来谈网络文学的本质就更难上加难。
我们当下的文学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学,是以人民为活动主体的社会生活为基石,以传统的古典文学、现代的白话文学和进步的革命文学的有机融合为基础,不断吸纳古今中外各种新的文学元素发展壮大起来的。我们所置身和从事的当代文学更为郑重的说法应该是“社会主义文学”。关于社会主义文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论述,那就是“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我们的网络文学,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当然也是人民的文艺。从这样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看网络文学,我们可以追寻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并抓住网络文学的本质性特征。
网络文学的飞速崛起与长足发展超出了人们的原有预想,也丰富了文学的主要构成。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有关数据,到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的用户数量已达4.55亿,网民使用率达53.2%。另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已达1755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至2018年,在网络领域流传与累积的文学作品已达2442万部。在内容生产不断丰富与持续增长的同时,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也与日俱增,网络文学还以IP为核心,不断扩大与多种文艺形式的联姻,形成了新的文化增长点和巨大的发展潜能。从这些切实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作者群体的广大性、读者受众的普泛性,还是文学品味的通俗性、服务读者的全面性,乃至文化产业的延展性、辐射社会的广阔性,网络文学都是极具大众性的,因而也是卓具人民性的文学。
我这20多年来一直从事当代文学年度发展状况的观察、分析与梳理,从中深深感到自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文学在泛化与分化中不断放大,这既对整体文学不断产生着改变与影响,同时也以一种网络链接、读写互动的新异方式,实现了文学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结合。这种“草根”的普遍介入、“亲民”的文学取向,其实是十分重要的。当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了文艺“要和人民打成一片”,“要和人民发生联系”,“要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而且还提出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但在当代文学不同时期的发展演进中,这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毛泽东在78年前对于文学的这一殷切期望与热切呼吁,到了网络文学飞速发展和不断延展的今天,才比较好地得到了具体的实现。
如果说网络文学是卓具人民性的文学,是以“人民写,写人民”的自主方式丰富和延伸着文学的既有特性,那么我们就需要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检省网络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要求网络文学的创作与生产。网络文学的人民性特质,除去表现在从业者、参与者、接受者的广大与普遍这些方面之外,还有一些内在的指标也很重要,也需要做到。总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就是在文学的创作与生产中,“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一句话:“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这些重要论述里,涉及到个人生活与人民生活、个人感受与人民感受的联系与区别,要求文学、文艺工作者要超越个人的小天地,走出个人的小悲欢,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提炼素材,寻找故事,营构人物,并力求表达“时代的情绪”与“人民的情感”。与这些内在的人民性要求比照起来,我们的网络文学委实还有不少短板,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文学写作、文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沉浸于个人小天地,执念于个人小追求,玩味于个人小情趣,甚至只去面对情趣相投的小众读者,或对读者作一种偏于低端乃至低俗的想象,使自己的写作一直滞留于通俗文学的底层与末端的情形。如许种种现象,都是与“人民性”的要求格格不入,甚至相去甚远的,显然需要加以切实改变。在这里,写作的问题、技术的问题都是表面的现象,根本问题在于观念,也就是说,对于网络文学的认识,不能只盯住“网络”,或者只盯住“文学”,还要想到无论是“网络”还是“文学”,其立足点与出发点都在于“人民”这个根本。
从网络文学的发展来看,20多年经由类型化的不断演进,使网络文学在通俗品类的创作、生产与传播方面,得到了接近于全面性与专业化的极大发展,既使当代文学在整体结构上更完整、更合理,也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普通爱好者的文学理想与文学需求。如果说过去时期的网络文学在通俗文学、类型文学方面,主要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的话,那么,今后网络文学的要务显然就要进一步解决通俗文学、类型文学“好不好”的问题。在这一方面,依然要以“为人民”作为基本的坐标来衡量自我和要求自己,这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卓具人民性的文学,并且不负这个时代,也不负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