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号令。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如何通过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呈现扶贫路上的真实故事,深刻反映精准扶贫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成为新时代赋予电视剧人的重任与使命。
早在今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即发布《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强调了各级电视台特别是卫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加大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购买、排播力度,同时公布了确定的22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电视剧名单。
今年4月拉开帷幕的第26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0·春季),也在位于交易会官网首页的醒目位置,设置了“脱贫攻坚主题重点电视剧片单”展区,集中展示了35部农村题材剧,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为此次春交会展览的重点剧目。
更为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播出的一大批回应时代重大主题、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扶贫题材电视剧,不仅将视角对准了“年轻人”,同时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接纳和喜爱,“正剧”与年轻观众的疏离感正在消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更多有能力的、有思想的年轻人。梳理今年以来已播出的扶贫题材剧集,“年轻人”的身影占据了半壁江山,荧屏上一大批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攻坚克难,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青年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温暖的味道》中,商务局团委书记孙光明赴大槐树村任“第一书记”,面对种种困难波折,利用网络打开生态蔬菜、特色旅游市场,成为带领全村村民走向幸福小康生活的功臣。
《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则讲述了“90后”第一书记窦豆的奋斗和拼搏。她在好友赵晓玮和技术员周莫的助力下,帮助村民改变了贫穷的命运,走上致富的道路。
在《绿水青山带笑颜》中,许晗、杜笑语等都市优秀青年积极返乡创业,在大学生村官郑菲及当地村民的协助和支持下,带领贫困农民步入小康,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不仅仅是塑造了众多青年形象,与此同时,创作者们也在极力摆脱陈旧的思维定势,力争以全新的创作理念呈现全新的脱贫攻坚故事。这样的变化,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也得到了年轻人的鼓掌叫好。
首先,一些剧集体现出新颖形式。《最美的乡村》用3个单元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农村脱贫工作的鲜活现场,每个单元之间有机联系,展现了“扶贫接力”的内涵。该剧导演郭靖宇表示:3个单元包含的故事容量,随便单拎出来都可以做成一个30集长度的电视剧。我们也曾经试图用一个贯穿的故事,把所有扶贫中精彩的事都放在一起。几经权衡,最终采取了单元剧的形态,通过巧妙的串联将3个故事相连接,同时在3个故事里,把农村扶贫的不同样子,各种各样的类型都写满写全。
其次,今年播出的扶贫剧区别于以往“卖惨哭穷”的风格和叙事套路,大多呈现轻喜剧的风格,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诠释了脱贫攻坚的宏大命题。
《我的金山银山》注重在笑声之中传递精准扶贫的精神,剧中的村委会主任范星火穿西装、打领带,搭配旅游鞋,再配上标志性的大笑,细节之处自带喜剧气质。此外,剧中很多喜剧梗都是为当下年轻人量身打造的。该剧导演贲放表示,“喜剧元素的增加就是让扶贫剧年轻化的一种方式”。
《花繁叶茂》中,村支书唐万财能说会道,有满脑子的主意,对扶贫事业有着满腔热忱,不过也常常闹笑话。这样的故事讲述,让“有意义”的故事变得“有意思”,更靠近年轻观众,也更吸引年轻观众。
再次,紧贴时代引发共鸣。例如主创在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中围绕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等话题进行深入思考,该剧总导演刘流说:“希望通过这部剧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逆流下乡、回报故土、自主创业。”
扶贫题材电视剧是对时代热潮的回应。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一系列热播的扶贫剧不再生硬、刻板,而是向更年轻、更时尚、更有趣转变,且剧作、人物扎实,不仅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也俘获了年轻观众的心。
这些剧集的成功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只要避免假大空、喊口号,只要走心、接地气、找到好的切入点,主题创作影视剧同样可以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