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 “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规划了宏伟蓝图。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突出强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强国纳入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过去五年,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建设持续引领社会新风尚、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发展新活力,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要坚定文化自信,高扬文化价值,推进文化建设,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道德滋养。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文学界理应在文化强国建设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围绕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迎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加强现实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推动创作生产更多讴歌党、讴歌人民,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反映伟大实践、火热生活的精品力作。要不断改进和加强文学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发挥文学事业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2020-11-09 □本报评论员 1 1 文艺报 content57158.html 1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