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专题

2020年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9部)

获奖作品:丁帆《重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大纛——重读〈弗·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随想录》 文章是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传统认知的化故从新,在对经典文献切磋琢磨的基础上,锚定了“细节真实”“当代性”“反立场”三个逻辑支点,从而别构深化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理论真义,对当下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有秉要执本的指导意义,展露出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与坚毅的理论勇气。

获奖作品:洪子诚《“修正主义”遇上“教条主义”——1963年的苏联电影批判》 文章对1950-1960年代中国文艺界对苏联“新浪潮”电影的批判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细致的爬梳,以镜像映出社会主义文艺在遭遇“危机”情况下的内部分裂,探照辨认艺术家的个体应对差异。扎实的史料整理与缜密的学术判断彰显出作者“论从史出”的治学之功。对当代文学的史学研究而言,洪子诚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获奖作品:李建军《论路遥小说叙事中的悲剧性问题》 文章从作家的人生经验入手,以心理结构、伦理原则和道德倾向的研究视角,潜心于文本细读的精研,从而厘清了作家“融合型悲剧叙事”的成因。文章不仅逻辑规整、思辨严谨,更是涵纳了作者情动于衷的真挚之心,是一篇融情于理,理至而情深的批评佳作。

获奖作品:汪政《市朝欲认不知处——评王松长篇小说〈烟火〉》 文章论析了小说《烟火》借鉴民间艺术,从地域文化、人物性格与艺术风格上提炼“津味”经验的新质。文章敦厚老练,在从容悠缓的文本分析中展现出小说的艺术风貌及创作特色,从根本上揭示《烟火》的意义更在于其对“地方压抑的一次带有根性的突围”,兼具深邃的思考与诗性的笔触,可以视为细读又不拘泥于文本的批评典范。

获奖作品:贺仲明《建构以文学为中心的文学史——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建设的思考》 文章欲求摆脱过往文学史写作以政治与现代性为主导思想的窠臼,探求以“文学为中心”的,具有丰富思想交锋、开放审美内涵、明确主体标准与历史意识的价值,表达了建构与其他的文学史共存、互补的,多元动态的生成性文学史的学术期待。文章在学科推进的背景中深探时代症结,辩证地重构内置本质倾向的文学史观,具有革故鼎新的重要史论意义。

获奖作品:南帆《悬念:轻与重——读格非〈月落荒寺〉》 文章将小说设置的悬念抽丝剥茧般层层分解,揭破小说如何以“文绉绉”的叙述语言将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周围的生活微妙疏离,从而生成了故事本身的神秘感,进而呈现出当下知识分子的存在状态。文章蕴藉儒雅而又机锋内敛,营造出一如作品那般非花非雾的哲思氛围,才情思智浑然天成。

获奖作品:丁国旗《习近平文艺“精品”标准的六个维度浅论》 文章以习近平有关文艺的系列论述为依据,从“精品”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论证了“精品文学”的六个维度,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论述的系统化理论化认知作出了联系实际的思考,高屋建瓴、逻辑清晰,显示了深厚的理论修养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获奖作品:丁晓原《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史志——论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 文章在报告文学的历史流脉和时代变革的双重语境下,考察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的纷繁形色,条分缕析各个层面创作的深在特质,从而总括出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的“史诗”特质,深厚的学理支撑与结实的文本分析使文章拔萃出群,富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获奖作品:陈培浩《叙事装置、灵的启示和善的共同体——解读迟子建〈烟火漫卷〉的城市书写》 文章以“叙事装置”“灵的启示”“善的共同体”三个关键词构建出迟子建城市书写的隐性格局。文章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在古今中外的宏阔背景之下较异研殊,凸显出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与宽广的学术视野。

2020-12-09 1 1 文艺报 content57724.html 1 2020年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