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专题/理论与争鸣

小康志 新史记

□李春雷

小康社会,几千年来就是中国仁人志士和政治家们的社会理想。但由于历史局限和种种原因,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无奈的梦想。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全心全意的百年追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更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而今,脱贫攻坚胜券在握,建成小康社会就在眼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将真正告别贫困,走向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实在可喜可贺,应该大书特书。

回想自己这些年的创作,我感觉十分幸运,也有所收获。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提出“精准扶贫”构想的时候,我恰好正在中国最贫困的甘肃省定西地区采访。在这里,我认识了后来壮烈牺牲在扶贫第一线并被评为“时代楷模”的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在与他的交谈中,我第一次听说了“精准扶贫”这个名词,感觉眼前一亮。精准,干什么都要精准,不然就是事倍功半。当时,我就深入采访几个贫困村,创作了第一篇扶贫题材报告文学《党参沟纪事》。而后的几年内,我又多次走进太行山深处的贫困乡村,写出了反映时代楷模李保国扶贫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山教授》和反映一个山村家庭走出贫困的短篇报告文学《太行梦》;深入到内蒙古高原深处的贫困村,写出了反映农民养毛驴致富的短篇报告文学《黑毛驴,白毛驴》;深入到广西百色革命老区,写出了时代楷模黄文秀扶贫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秀儿》和反映当地农民依靠种芒果致富的短篇报告文学《芒果城》;深入到河北省广平县农村,写出了反映壮烈牺牲在扶贫岗位上的县扶贫办主任郑贵章事迹的短篇报告文学《县扶贫办主任》。2016年,我再一次深入临洮县,写出了反映驻村第一书记王海妮扶贫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妮妮下乡》。2018年,考虑到方志敏烈士名篇《可爱的中国》中描述的理想中国就是小康社会,我特别深入到方志敏烈士的家乡一带采访,写出了短篇报告文学《告慰方志敏》。特别是2019年,我接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承担了反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张北县德胜村脱贫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金银滩》的创作任务,而后走进塞北高原小村,冒着零下32度的酷寒,完成了对主人公的采访。

通过这些创作,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听到了整个国家在迈向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铿锵的脚步声。但是今天,当这个伟大时代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候,回想以往,展望未来,深深思考这一宏大历史事件的特殊意义,又不得不自觉汗颜,自愧不如。

一个时代拥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史志。鲁迅的《故乡》《祝福》、沈从文的《边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孙犁的《风云初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史诗般的呈现。

全新的小康社会生活,是当今中国最精彩的现实。为民族复兴写史铭志,为全面小康树碑立传,这是我们文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2020-12-16 □李春雷 1 1 文艺报 content57821.html 1 小康志 新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