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先后有多部抗美援朝题材影视作品亮相,比如电影《金刚川》、电视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电影纪录片《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以及正在拍摄的电影《长津湖》等。这些作品或以抗美援朝战争的局部作为素材,或以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进行汇编,让我们在70年后再一次近距离地感受那场战争,意义重大。但若要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跨过鸭绿江》无疑具有较高分量,堪称一次历史与现实风云的激荡对话。
抗美援朝是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改变中国命运、改变世界格局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出现无疑填补了70年的荧屏空白,用40集的体量全方位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足见诚意,引导观众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全面、客观地认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
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要打?该不该打?《跨过鸭绿江》对于中国的这一历史抉择做出了详细而有力的展现。该剧从国际形势、国内情况、敌我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对比等各方面做了客观公正的利弊分析,其中不乏不同意见的表达。关于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辨抉择不仅不可缺失,还尤为重要。这是全剧的核心和前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正因全国上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思想统一,才有力凸显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鲜明展现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以及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崇高风范,讴歌以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为代表的志愿军指战员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战斗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怕难、不信邪、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中朝军队对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东西两线、5次战役,30多场荡气回肠的战斗,防御战、突袭战、阵地战、坑道战……《跨过鸭绿江》不乏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5次战役串起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整部剧主题明确,脉络清晰,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决策层、以彭德怀为核心的志愿军司令部指挥层、普通志愿军战士的前线战斗层三个层面,鲜明展现了抗美援朝这场仗怎么打,如何赢,更让观者如临历史现场,清晰地见证了战争的态势是如何演变的。
面对敌人飞机坦克的重火力轰炸进攻,面对“饥无食,寒无衣”的艰难困境,《跨过鸭绿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反对霸权欺凌、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无数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组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坚守飞虎山、激战黄草岭、血战松骨峰、寒战长津湖、铁原阻击战、上甘岭战役 ……《跨过鸭绿江》真实再现了一场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的战斗,就连新生的我人民空军,也敢在万里长空与美军飞机“拼刺刀”,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空战奇迹,打出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跨过鸭绿江》塑造出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英雄群像,致敬最可爱的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全景展现抗美援朝的史诗巨制,《跨过鸭绿江》大气磅礴、节奏紧凑,还从生活化的角度叙事,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以毛泽东、斯大林、杜鲁门三大巨头出场为例,毛泽东结束访问,坐在从苏联考察回国的专列上,厨师送来饭菜,毛主席称赞厨师做的湘味鱼好,而后吟诵几句诗,问厨师听没听过,厨师憨然一笑说自己没文化只知道做鱼,毛主席笑称其“一招鲜吃遍天”。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下属前来汇报时,正趴在地上找丢失的扣子。相比之下,身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则是烟斗堵了,在下属汇报前淡定地坐在那儿掏弄着烟斗。几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桥段,让三个巨头的形象、性格瞬间鲜活起来。
更值得称道的是,该剧依靠真实动人的故事,演员细腻的人物塑造,成功实现了史实与艺术的平衡,做到了以细节打动人心。抗美援朝战争有多艰苦卓绝,抗美援朝运动有多轰轰烈烈?在《跨过鸭绿江》中,这不再是个抽象、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场场具体的、悲壮的、甚至惨烈的战斗,一个个全民炒面、踊跃捐物、甚至捐献飞机大炮的爱国之举。在人物塑造上,《跨过鸭绿江》不仅以纪实风格,全面、真实地展现了我方从中央领导层到指挥将领,再到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志愿军指战员的精神风貌,还精准展现了美方杜鲁门、麦克阿瑟、李奇微的形象。其中,尤以精明谨慎、军事才能杰出的李奇微的形象刻画最为成功,堪称给彭德怀制造最多难题的最强对手。此外,剧中的数个虚构人物与真实历史人物相得益彰。侦察兵郑锐,狙击手陆乘风,汽车兵马金虎,战地医护金医生、王珍珠,战地宣传李干事,战地文工团演员郑双雪以及郑锐的母亲等都有自身代表性,这些小人物贯穿整个故事,通过“吃饺子”“合影”等象征性日常活动首尾呼应,从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揭示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珍爱和平”的价值内核。
此外,该剧演员的精彩表演也为《跨过鸭绿江》增色不少。演员唐国强曾在众多剧中饰演毛泽东,但像《跨过鸭绿江》中专门诠释抗美援朝时期的主席形象,他还是第一次。剧中,毛泽东刚柔并济,与儿子毛岸英交流,生活化地展现了一位父亲应有的慈祥,其中还夹杂着父子之间的轻松、默契以及“子孝父慈”的温馨。而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突变,毛主席又显得霸气自信,展现了一种运筹帷幄、从容不迫、稳如泰山的状态。相比之下,丁勇岱饰演的彭德怀更是精彩至极。尽管丁勇岱在外型上和彭老总有些许差距,但他很好地诠释了彭德怀威武坦荡、谨慎果断的性格。《跨过鸭绿江》中,毛主席让彭老总挂帅,彭老总率直地说给自己思考一天的时间不够,主席说只给你一晚上时间。为此,彭老总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索性将行李铺在地上打起行军床,仍旧无眠后,干脆让服务员送来了朝鲜地图,仔细研究。剧中还有一个细节处理得非常好。彭老总挂帅后,第一次会见四个军的军长和政委。这时剧情并未侧重上级与下属例行公事般的寒暄,而是真实再现了老战友多年未见、再次相聚时的激动之情。彭老总见到梁兴初,甚至直接叫他“梁大牙”,这种真实纪录的风格很有人情味儿,让人格外温暖。
打的好好打,谈的好好谈。剧中,无论是军事战斗还是外交谈判,都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气魄和大无畏气概。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不仅粉碎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全境,饮马鸭绿江”的狂妄计划,也再次证明人类历史不是大炮书写的。剧中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美军重新占领汉城,却发现被他们炸毁的发电厂、自来水厂都恢复了正常,连街道上坑坑洼洼的路面都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重新铺平。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由衷感叹:“我们离开汉城,留给对手的是武力。他们离开汉城,留给我们的是文明。武力只能赢得战斗,文明才能赢得未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当《跨过鸭绿江》片尾响起那首家喻户晓的《我的祖国》,人们的思绪不禁被歌声带回那个战火纷飞却充满信仰的年代,内心的暖流和自豪感喷涌而出。抗美援朝,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一战让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是《跨过鸭绿江》历久弥坚的永恒价值,也是全世界、全人类和平发展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