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在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举办的“《民族文学》都安创作基地成立两周年暨脱贫攻坚文学实践活动”中,与会作家前往拉烈镇曾经的贫困村地平村采访调研座谈,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八桂楷模”、地平村原第一书记黄景教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担当奉献精神,了解地平村在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新时代的可喜变迁,见证贫困地区扶贫脱贫的巨大成就。在地平,还有一个文学的美好相遇。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三位广西作家红日、李约热和莫景春也应邀参加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幸福和喜悦,共享文学的温暖和荣光,共叙都安文学之光。
红日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李约热的中短篇小说集《人间消息》和莫景春的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虽然体裁不同,艺术风格也迥然有别,但都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对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作出的真实记录,从一个村镇的变化折射社会的发展变迁,包含丰富的生活、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情,充满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驻村笔记》生动描绘了河城县天马乡红山村的精准扶贫的故事。故事取材于作者红日到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寺门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员和驻村第一书记的经历。正如图书扉页推介语所说:“这是一部关于精准扶贫的‘档案’,是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回忆录’。”红山村虽然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村庄,但是这里发生的故事都是源自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生活,是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紧跟时代进行文学创作的结果。
《驻村笔记》的成就不仅在于题材充满时代性和现实精神,为时代放歌,充满正能量,在艺术上也是独具匠心,充满艺术创新。作品以日记形式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展开叙事,小说以扶贫工作为凝聚点,以红山村扶贫工作面临的难题与矛盾冲突展开故事,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市文联主席毛志平的所见所闻所思展示红山村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全过程。日期也不是标在每个章节的开头而是放在末尾,如此而避免了日记体小说的碎片化和割裂感。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精准扶贫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显突出,从烦琐的识别贫困户入户调查评估评议工作,到从根源上改变贫困状态而进行的修路架桥解决出行之难,进行水电改造解决全村用水用电之难,成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食品加工公司,形成致富产业最终实现脱贫,从一支扶贫小分队扩大到社会各层各业,人物从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村民到各级领导、企业家、专家等等,从一个村延伸到县市,甚至全省和全国。如此,红山村,“这个邮票大小的故乡”,成为祖国辽阔大地上如火如荼进行的扶贫攻坚战的千千万万个乡村的一个缩影。这里的脱贫攻坚战不是一个村庄百姓的自发行为,也不仅仅是一个扶贫工作队的上下求索,而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举全国之力而进行的伟大斗争,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伟大事业。放眼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程,这场为消灭贫困而进行的伟大斗争及其取得的辉煌胜利,是一场精彩的告别。《驻村笔记》真实、生动的记录,为中国人民整体告别备受贫穷折磨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档案,是献给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首深情的赞歌,也是献给创造了人间奇迹的英雄的中国人民的颂歌。
李约热的中短篇小说集《人间消息》由9篇小说组成。他笔下的野马镇是虚构的,但也是在中国的南方乡村真实地存在着。叙述人“我”怀揣一个小镇、一座村庄的心事,不动声色地展示人世间的沧海桑田,让读者感悟人生的荒诞与真实、生命之痛与爱。他的作品也展示人生的苦难和国民弱根性,但是苦难里更有生命的坚韧与顽强,人性之弱中还有光,蕴含人间的温暖。如《村庄、绍永和我》里被传销洗脑的大学毕业生绍永,他的大脑充满传销虚构出来的富足与奢华。一场传销骗局臆造出来的海市蜃楼让他的梦想与现实严重失衡,被遣送回村的绍永闭门谢客。 “我”两次上门试图开导他帮助他,都被冷漠地拒绝。可是为送一个小朋友的断指,他和我坐上电单车赶往县城,他着急地问:“我们还能快点吗?我们还能快点吗?”小说最后两句话:“这时候,夜幕被灯光划破。那是野兽的眼神。”这是实指,描绘当时的情景,但也是虚指,暗指绍永的心灯被点亮,人生重新焕发光芒。
《你要长寿,你要还钱》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野马镇杜枫、杜松兄弟俩受蛊惑投资入股,本以为可以轻松挣利息,不料却是一场骗局,经济纠纷导致亲情的破裂,兄弟告兄弟,杜枫被迫用房子抵押债务。杜松看到年老落魄、居无定所的杜枫,于心不忍,最后到杜枫租房处请他回家,说道“你要长寿,你要还钱”。全文充满了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充满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照亮了生活,彰显人性之善与美。
李约热小说里的人物,看似游戏人生,漫不经心,充满调侃意味和幽默色彩,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和故事的发展,人物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复杂和生命的沉重。如《南山寺香客》故事的主角似乎是李大为,其实是借李大为感悟人生,是一个关于生命和爱的教育。再如《二婚》涵盖的两个二婚故事都充满传奇色彩和戏剧意味。整篇小说篇幅不长,却是关于婚姻与人生,关于亲情与爱情的深刻阐释。
李约热借助小说人物说,“每个村庄,每一家每一户都有自己的苦难。每个苦难都有来路和归途,像雨融于土地。”《南山寺香客》的结尾,男人说,“我们一家三口,想在这里重新开始。不管以后有多难”。苦难中有温暖,平淡中有震撼,每个人物都满怀希望负重前行。这是我们时代普通人物生存状况与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莫景春的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是作者离开自己的故乡多年后对故乡生活的深情回望和对当下乡村现实的审美观照。作者不仅对自己村庄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蛙呱虫鸣、山川河流等自然风物致以生命的尊重与观照,对乡村各色人物的命运也倾注以深情的关注。他的叙述特色是以客观冷静、委婉细腻的表达回望过去和审视当下,生活之美、生活的复杂与生命的沉重其实都有表现,但是因为笔调恬淡自然,感情沉静内敛,更侧重于书写留在记忆中美好的东西而过滤掉了生活无比沉重的一面,故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本给人清新之感,充满田园诗意之美。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毛南乡村的回忆,也是我们走过的时代的真实记录,承载着毛南族独特的文化记忆、记录社会生活变迁,既有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有人间万物的精彩呈现。多篇作品都堪称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美文,值得后学者学习借鉴。
一代有一代的作家。每个时代的伟大作家都不是关在书斋里冥思苦想就能成功的,他一定是紧跟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的忠实践行者。我国当代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作家都是透过自己“邮票大小的故乡”关注民族、审视时代,把自己民族和特定区域人民的生活艺术地展现出来,塑造具有独特生命体验的人物,真实地反映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人的思想情感与精神风貌。
红日的《驻村笔记》里轰轰烈烈的扶贫生活,李约热的《人间消息》里形形色色的人生,《被风吹过的村庄》里的乡村图景,都是从各自角度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与精神的生动诠释。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每个民族都正在经历着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多种文明的融汇与冲突,各种情感与思想的碰撞,必将使少数民族文学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我们期待少数民族作家在新时代勇攀文学高峰,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