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一个作家还是一本文学杂志,都应与时代同频共振,回应时代关切,书写记录讴歌时代伟业,交出让读者满意的时代答卷。“抗击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去年最大的时代主题。围绕抗击疫情,《中国作家》首先精心组织推出了一批优秀抗疫文学作品。
2020年1月28日是正月初四,编辑部联合人民网面向全社会发起了“人民战‘疫’”征文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来稿三万多件(篇),编辑们在春节假期在家看稿编稿,微信公众号平台每天不断推出其中的精品佳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创作中,《中国作家》推出的系列作品也引起了相当关注。如文学版刊发的沈念短篇小说《走山》,贾兴安长篇小说《风中的旗帜》,杨遥的长篇小说《大地》等。文学版于2020年集中推出三期作品专辑:“青年作家专号”“科幻小说专号”,与中国残联合作在下半年增刊中推出“仁美文学”专刊,纪实版开设“时代楷模”专栏。
2020年5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国作家》率先组织全国作家采访团,远赴贵州遵义,深入脱贫攻坚现场,实地感受党领导下的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作家们还为当地作者授课讲学,进行创作指导,激发了当地作者的文学创作热情,助推文化强国建设。影视版圆满完成了第一届《中国作家》阳翰笙剧本奖的征集、刊发、评奖和颁奖工作。另外,针对重点优秀作品开展研讨与文学批评,提高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仅下半年就先后召开了十余次所发优秀重点作品研讨会。在文学期刊竞争激烈的当下,《中国作家》既要大力建设好党的文艺阵地、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又要大力做好文化产业。
未来几年,《中国作家》将以内容为王,以优秀作品为核心竞争力,充分挖掘开发其各种价值形态,促进优秀作品的声音、影视等形式的转化,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我们还将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着力建设有利于党的领导、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现代文学期刊出版企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