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那是怎样艰难又破釜沉舟、激流勇进的一年啊。1月28日,《中国校园文学》启动了抗疫征文和公益插画展。宅家抗疫的最初半个多月里,我每天在征文邮箱里挑选合适的稿件交给编辑在微信公众号推送。1月30日,我读到了一位武汉高二学生的来稿,作品记录了武汉人自发组织唱国歌振奋士气的过程。经过连续两天的交流修改,作品最终发表。与这个孩子的故事是去年我们全年工作状态及一直以来办刊理念的缩影。在这个纸媒“式微”的时代,我们不计代价地精益求精,只为以最健康、最纯粹、最美的阅读体验,在孩子们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结出真善美的果实。
“00后来了”栏目是去年我们的一个大胆尝试。一年下来,孩子们给了我巨大信心。刘泽华、夏依菲、寿一点、刘齐、厉佳萱、晓角、刘一然、李智博、曾义博、潘幸泉、蒋晴、蔡亦青……他们拥有开阔的阅读视野、杰出的故事结构能力、敏锐的生活感受力。更难得的是,对生活、人性亦有着独立而深入的思考。尤其是晓角,去年8月,我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一个山村见到了这个17岁的没上过学的农村少女。她给我们看她写诗的笔记本,谈她喜欢的作家和诗人。她说,等我能飞了,就来北京看你们。
一个月后,随着全国高校的顺利开学,《中国校园文学·青年号》横空出世。中国的希望在青年,文学的希望在青年。从此,《中国校园文学》真正成为了全面覆盖大中小学生的文学阵地。有了“青年号”,就有了“你好青春——首届全国大学生诗会”在江苏盐城的牛刀小试。当14位大学生在大纵湖畔喊出“你好,青春”时,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