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景式回顾了过去一年和“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发展成就,阐明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对2021年重点工作作出有力部署,是一个鼓舞人心、提振信心的好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艺界代表委员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能够全方位展示宏大主题和新时代精神风貌、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优秀作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欧阳黔森代表谈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令人振奋。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整个规划科学理性,值得期待,我们对此充满自信。
熊召政委员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感触颇深。谈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他表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集合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明的源头,要弄清每个民族的来龙去脉。同时,要弄清起源和流变的关系,所谓“流变”就是各个民族融入中华文明进程中产生的变化和呈现出的特色。要制定文明起源的中华标准,明确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今年,熊召政作为第一提案人,向大会提交了联名提案“关于加强洪湖综合治理的建议”。在他看来,洪湖是革命之湖,也是生态之湖,新时代的洪湖,红色与绿色正交织成一首奋进的交响乐。将洪湖作为生态试验区的历史意义和生态意义,在于以洪湖为代表的千百个湖泊,会让湖北越来越美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陈众议委员表示,“文化”在中华传统观念中既指狭义的人文精神,也指向广义的物质生产。中华文化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善好施、协和万邦;提倡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在战“疫”一线,无数医护人员、专家、军人、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时,见贤思齐、有容乃大也是中华传统的基本信守之一。对于报告中提到的“深化中外人文交流”,陈众议认为,除了固本强体,还应海纳百川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这不仅是民族之间、人民之间交流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妙方。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法门。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当前,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方兴未艾,学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显示了我国的开放包容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国力强盛是文化自信和文化强盛的保障,文化自信和文化强盛则是综合国力强大的前提。
张威(唐家三少)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建议,一方面要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网络个人隐私的保护。时下网络上出现的明星粉丝群体“互黑”现象,其中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对我们的年轻一代影响尤为严重,需要从立法上进行规定,强化对网络暴力的监管,不能让戾气在网络上蔓延。而对于报告中提到的“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张威建议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宣传推广方面,要从普通老百姓着手,通过讲述他们的切身故事,让大家感受冰雪运动之美。
徐锦庚代表谈到,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赢得了多次热烈掌声。这些掌声,是代表们的强烈共鸣和心声,是代表们对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和信赖。从会场内外气氛中,最大的感受是两个字——“自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这同样体现了一份自信。报告中的“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体现了中国的开放心态。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中国的加入,毫无疑问将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许江委员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沉甸甸的大账本,把全民之事、全年之事囊括在内。今年的报告中有两点新的表述印象深刻。一是“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这既是向抗疫英雄致敬,也给文化艺术界赋予光荣使命,即创作出体现伟大时代精神的作品。二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软硬兼顾”,一体建设,即设施条件和内容创作兼顾,精品艺术与通俗文化一体。其中软实力建设尤为重要。他建议为城乡青年提供良好条件、创新平台和传播媒介,运用数字媒体为中国精神的文艺创造赋能。
张光北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篇幅不长,但意义深刻、实事求是、令人鼓舞、催人向上。报告既回顾了过往的成就,还提出了未来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对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清晰的安排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报告中提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这样的预期目标体现我们党和政府有胆识、有魄力。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完成制定的伟大目标。作为一名影视演员,也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作出应有的努力。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影视艺术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影视工作者应脚踏实地、深入生活,紧扣社会发展脉搏,发现好故事、好人物,写出好作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梅委员谈到,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令人振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形式。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品戏曲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作为。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融媒体的发展,AR技术的创新,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已远远超出了走走看看的“在场性”,而是升级为重视体验感、潮流化的“参与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戏曲人的应有之力。
刘玉婉委员说,文艺工作者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都应该是个有善心、有善行的人,同时也承载着传播文化和探索艺术真理的社会使命。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刘玉婉今年的提案也与“一带一路”有关。她建议,以国家级演艺文化企业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为圆心,打造“一带一路”艺术团,并打造艺术融合推广、主题作品创排、教育板块延伸、举办国际艺术节、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等国际化综合艺术产业,整合国内国际艺术资源,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下的演艺行业转型发展。
(徐健、王杨、王觅、许莹、周茉、李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