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一城一地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表现,在知识积累、精神塑造、文明提升、文化认同、价值凝聚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自教育部1999年在全国高校启动建设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基地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已经成为人文社科各研究领域的学术高峰、人才高地与交流窗口,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为构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澳门回归祖国后,必须发挥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在价值凝聚与文化认同方面的独特作用,掌握学术话语与社会人文阐述的主导权,推动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回归以来,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发展规划,总体上处于各自建设、各自发展的格局,因此需要在重点领域建立一批有学术影响力、具学术权威性的研究机构。如果能够将澳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纳入教育部现有的重点基地建设,既有利于促进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及澳门融入祖国发展,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填补内地某些研究领域的不足,一举两得。
此外,在自然科学领域,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延伸至澳门,澳门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两校共设立了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进行建设管理。因此,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同样应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延伸至澳门高校。
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标准,澳门高校中的一些现有研究机构在软、硬件建设上初步具备了研究基地的要求,如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与博彩研究所,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葡语教学与研究中心及博彩教学与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社会文化研究所,澳门城市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等,上述研究机构在各自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培养了为数不少的硕士、博士人才,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如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接收访问学者),为政府部门与企业机构等提供咨询调研、政策智库服务。
同时,澳门一些高校与内地高校合作,成立了几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的伙伴基地,包括澳门科技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的“澳门传媒研究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成立的“澳门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成立的“澳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与厦门大学合作成立的“澳门会计研究中心”,以及澳门城市大学与辽宁大学合作成立的“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的“澳门教育发展研究所”。这些伙伴基地是以合作研究等方式延伸至澳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议应提高层次,由教育部直接在澳门高校中建立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如果澳门高校纳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可以由相关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对照基地建设标准要求进行申报,由特区政府进行遴选并向教育部推荐,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经评审达到建设要求的研究机构予以确认,与内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行统一管理。还要落实特区政府与相关高校的共建责任,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加强对基地的管理体制、人员招募、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经费投入与管理、项目研究以及档案报告等日常管理与建设工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