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王宏甲长篇报告文学《走向乡村振兴》:

溪流归大海

□李炳银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之战,创造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人类奇迹,也创造了当今世界反贫困的伟大辉煌业绩,彰显了奇绝的力量。但是,对于中国这个长久以来一直以农业立国的国家来说,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的道路还十分艰巨,依然需要密切关注和精心用力。中央政府新启动展开的乡村振兴行动,就是这个新的战略战役开始的号角。

王宏甲20多年奔走于中国各地,特别是近四年足迹到达全国多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自然村寨,持续不断进行深入观察、调研、理解和思考,在这个国家新发展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就以报告文学《走向乡村振兴》提出自己的个性发现和思考主张,非常具有启示作用。王宏甲是当今中国最具有思想特点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智慧风暴》《中国新教育风暴》《农民》《塘约道路》《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等,都曾经不断地以自己对某个地方、事件、领域、人物的个性认识表达,发散出十分个性的思想见识而被人们关注,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他的作品个性独特、内容饱满、思想敏锐,是报告文学这种不断介入社会现实生活,在动态的生活矛盾中体现自己存在价值和行动能力的精髓表现,也是最好的呈现作家社会使命责任、态度能力的重要表现方式。

《走向乡村振兴》是作家王宏甲多年在贵州、内蒙古、山东、湖南、山西、新疆、河北等很多地方农村,在许多真实的乡村面貌改变和农民命运改变情形中,发现和理解乡村现实及其变化的作品。在写作中,他不辞劳苦,在辛勤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产生了思考结晶。《走向乡村振兴》中,有很多农村发展变化的表现情形如实再现,有各种人物精彩作为及生活命运改变的情形,在这许多种考察理解和思考之后,作者认为,贵州安顺的塘约村、毕节的龙滩村,山东烟台的衣家村、槐树庄村,山西汾阳的贾家庄等这样坚持统一领导、集体动作、适度规模、多种经营、合理分配、共同致富的方向道路,对于现今阶段的中国乡村是比较切实理想的振兴发展方式。贵州安顺的塘约村支书说“单打独斗没出路”,这是他们自身惨痛经历得出的教训,引起很大关注,也已经被许多走集体致富道路的地方所验证。这种集体统筹发展的方式,既可以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很好地在农村实现,也有利于防止农民分散经营或简单结合带来的经营局限、分配不公而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弊端,还因为集体生产规模的多样扩大可以给人才提供较大活动平台,使乡村独特文化得到保存、人们的亲情联系更紧密,还因为集体道路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团队意识,发挥组织力量完成较大目标实现等等。这些集体发展、共同富裕的乡村,虽然实现的方式各有区别,但在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同心、攻坚克难、合理分配等方面,都是相近的。《走向乡村振兴》真实生动的讲述,使人们对主张完全彻底私有化、唯个体化的见识发生怀疑,对集体经营、共同富裕的未来产生积极的期待。乡村振兴可以有各种探索途径,进行多样试验,但如果看不到集体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长远未来前景,会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溪水流河,终归大海。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美好希冀,也应该是代表着未来的方向目标!

《走向乡村振兴》显示了王宏甲新的文学创作追求。这部作品同他此前的作品在叙述表达方面有所变化,虽然也真实地描绘到不少地方、人物的感人事迹,但更多是通过实际论证的形象叙述,强调集体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和理想实现方式,并给以充分的信念坚守和推广。这种个性分明的真实表达,同现今大量更多依附于事实、只满足作简单客观认证表达的报告文学作品是有很多区别的。作品中对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胜利的关系,对集体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可能性的观察判断见解,对很多干部存在“爱富嫌贫”意识倾向危害性的发现,对于贫富失衡在人的权利、地位、尊严、精神、情感、行动等方面的各种影响,以及因不公平造成的危险恶果,对“知识”的立场和胸怀态度的分辨警惕眼光等等,都具有深刻独到的犀利特点,令人沉思和震撼。这部作品中,王宏甲将自己思想强悍的创作风格充分表现和发扬,使之成为一种思想精神的旗帜,超越了日常的文学藩属和形态。

《走向乡村振兴》充分显示了王宏甲的文学态度、主张和方向目标,这就是文学的人民性方向和作家抱有强烈的使命追求、责任承担,以及积极深入并智慧地参与现实社会健康发展变革的行动作为,“经世致用”的努力。王宏甲的作品是具有超越表层现象的庄严探究,是一种君子之思。高尚纯净、独特有力、深入浅出,大道至简,这是一种大格局下的大胸怀、大思考,给人磅礴厚重的气象。

2021-03-15 □李炳银 王宏甲长篇报告文学《走向乡村振兴》: 1 1 文艺报 content58980.html 1 溪流归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