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桃花源般的史诗童话

□尹小华

从万物有灵视角出发,瑞娴的长篇童话小说《绿野红纱》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演绎出富有中华民族神话色彩的拯救故事,以唤起人们对地球命运的敬畏与关注。小说既表达了对破坏自然环境的忧虑,又讴歌了热爱生命、勇敢无畏的自我救赎精神。

书中聚集了狐狸、田老鼠、老绿虫、癞蛤蟆、蜥蜴、猴子、野兔以及鸡鸭猫狗和各种各样的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动物世界。作者赋予每一个生灵以人性,以体现它们的天性和生存价值,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重要地位。瑞娴带着对大自然的亲近,讲述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

主人公红纱女和牧羊少年吉儿惺惺相惜,有着共同的命运和朴素的情感,他们渴望亲情温暖,渴望被认同,渴望加入充满烟火气的人间乐园。桑田古村人有着善良本分的天性,与家禽、宠物及牲畜们和谐相处,每个生灵都在无拘无束中保持了良好的天性。同处在一个地球的生命之间,有看不见的规则互相约束,就像浩瀚的宇宙中数不清的星球在运转,却都有自己的轨道,井然有序。作品呼吁人类应吸取贪婪的教训,挣脱急功近利的短见,与动物组成一个和平共处的大家庭。

这些童话的构思与想象,有如天籁之音,特别需要妙不可言的写作智慧。看似简朴、自然、单纯、明快的情感和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编排组合,却需要贴切的比喻和意象,以及恰如其分的词语来描绘,而又不能留下任何渲染的成分和故弄玄虚、矫揉造作的痕迹。童话小说是一种高难度的“浅语艺术”。

写童话小说并非瑞娴的主业,《绿野红纱》是她的第一部童话长篇小说,却意想不到地放出异彩。作品看似随意布局,却都被笼在小说构建的巨大袍袖下,一切都是在那个空间和意象里发生、成熟,爆出叙事的力量。那些灵动、跳跃的语言风格和意象,使读者充分感受作者情绪的兴奋与饱满、构思的玄幻与精妙,以及那颗未泯而纯真的童心。

有人说:“婴孩的脸,沧桑的心。”瑞娴认为,在她身上却是“沧桑的笔,婴孩的心”。写童话曾是瑞娴少年时的梦想,只是写什么、怎么写,却一直困扰着她。后来,瑞娴看到一篇关于安徒生的文章,说在他70岁寿辰时,有人要为他铸造一尊孩子爬满身的铜像,他因此大发雷霆:“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小孩爬在我背上,我的童话是同时写给成年人和小孩看的。孩子只能看懂童话的外层,只有人生阅历丰富的成年人才能领悟其中的内涵。”瑞娴从安徒生的理念中获得启示,她决心探索一条新路径,书写雅俗共赏、老幼皆宜的童话。于是,小时候妈妈讲的红纱女的故事,便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此后,经过五六年时间,她构思作品框架,试图用人类、动物、精灵三种生命共存的故事,来表达众生平等观,用山里、山外和未知世界这三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间来呈现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由此,这部桃花源般的史诗童话《绿野红纱》终于与读者见面。希望这部作品是瑞娴的起点,在未来的创作中,她能够走得更远。

2021-04-07 □尹小华 1 1 文艺报 content59312.html 1 桃花源般的史诗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