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7岁的齐白石离开湖南,他是为了躲避战乱而北上。
2020年,49岁的周艺文离开湖南,他是为了艺术理想而南下。
北上与南下,出湖的经历发生在不同时代的艺术家身上。
到底是出湖,还是固守故乡?到底是出湖,还是入湖?
齐白石出湖后,走上了艺术的高峰。
王憨山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故乡双峰县,他朴实、憨厚、率真的艺术,使他成了一个隐居乡野的大画家。
杜甫入湖,晚年漂泊在岳州、潭州、衡州一带。“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杜甫带着一家老小从长沙乘船去岳阳,在经过洞庭湖时,风疾加重,卧床不起,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这首长诗,以交代后事。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
写下此诗后,杜甫在破船上去世。他一生遭遇的苦难都写在了这首诗里。
现在读其绝笔诗,不觉潸然泪下。
周艺文的艺术,在奇幻与神秘的氛围之下,有湖湘子弟的忧思与悲悯。杜甫沉郁的诗风,屈原汨罗江边的天问,并没有随风飘散,古老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
周艺文的艺术是沉到了历史深处的艺术,是依然怀沙赴死的艺术,是不顾庸常与世俗的艺术,他埋首于故国往事,面容清新,起笔如神灵附体,落笔如疾风暴雨。周艺文的作品中隐隐有雷声,有虎啸,有轻轻的脚步,有沉沉睡去的美人,有爱的纠结,有痛的释放。
周艺文的艺术,在美的沉思之下,有复杂的历史经验。他并不直接倾吐历史,沉郁也只是藏于画面之下,他并不画痛苦,痛苦化成了轻盈的山水,生命体验化成了枯荷,爱化成了一尾游鱼。借山水与神灵,周艺文让画自己开口说话。
周艺文从洞庭湖来,洞庭湖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杜甫历史的面容,也照见了周艺文饱满的面容,他的画里风云变幻,生死相依。洞庭湖、汨罗江、湘江,终将流入大海,屈原、杜甫,他们活在文明里。今人是未来的古人,历史与现实的面容都将是水中一缕烟,成为永恒的艺术之源。
周艺文走过了洞庭湖、汨罗江、湘江,他站在大海汹涌的波涛之上,他的艺术终要走出湖南,跨过洞庭湖,走向大海。
唯有大海知道你的未来,唯有大海升起你的光荣与梦想,唯有大海接纳你的苦痛与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