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刊

在创作中学习和感悟红色历史

□王萌萌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

作为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长大,切身体会到了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30多年来天翻地覆、日渐富强、日渐有国际影响力的变化。走上写作之路后,我深受党的关怀和培养,从一名普通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一名作家。身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深感自己有责任去全面了解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从中寻找自己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以文学的形式去展现建党伟业中最动人的奋斗故事。

近几年来,在上海作协的支持下,我先后参与了“红色起点”系列丛书第一期、第二期长篇作品和“红色足迹”系列短篇作品的纪实创作。在这些创作实践的过程中,我有前所未有的体验,有全新经验的积累,有创作技巧的提升,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也有身心蜕变的成长。

先说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某个周六,我受邀去宝山区的“行知读书会”做讲座,分享自己撰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色起点”系列丛书第一期的一本书,书名叫《铿锵序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本书讲述了在中共一大后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也就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我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代表人物李启汉和邓中夏这两位工运先驱的战友情谊、革命历程、情感经历为主线,结合大量史实和细节,来展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开展工人运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艰苦征程和伟大牺牲。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个机构的名称听起来拗口,很难记住,所以我以为自发来听的读者会比较少。可是当天,有一部分听众是学校组织的中学生,也有不少读书会的粉丝主动报名来听这个讲座。据说此前用公众号推送做宣传的时候,是借了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度,因为那里面讲了很多邓中夏的事。讲座结束之后,遇上一位自发前来的女读者。她对我说:“老师你讲得特别好,尤其最后你分享关于自己和当代年轻人应当如何从百年之前投身革命的同龄人身上汲取信仰的力量时,我很激动,有种心流涌动的共鸣。”每当像这样从读者那里收到发自内心的真诚回馈时,我都感到自己写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我在第一次重要红色选题的长篇纪实创作中,学习和掌握了很多新的创作方法和思路。因为要查阅和消化大量的历史资料,要在符合史实的严谨性和可看性、文学性之间达到平衡,工作进度就很缓慢。但是每往前走一步,我对那个风云变幻、新旧交替的时代就多一分了解;每多走一步,我对自己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在关键时刻所做的选择就多一点理解。他们有的成为领袖的时候跟我接受这个创作任务时年龄相仿,有的牺牲时比我现在还年轻得多。当时社会环境那样险恶,从事革命活动可以说是步履维艰,但是他们却能满怀激情、百折不挠,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信仰毫不动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做的是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反观我们如今的年轻人,虽然生活安稳、物质丰足,但反而经常感到迷茫,找不到价值感和意义,重温红色历史能帮助我们学习100年前最先进的年轻人身上最可贵的精神。

一方面想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一方面又想要进行文学性的表现,这之间的分寸应该如何掌握令我十分困扰。我在这次写作中十分拘谨,对人物形象的多层次塑造上,对文本结构和形式感的安排与营造上都做得不够好,这一直是我的遗憾。之后多次参加关于这套书的交流、座谈、研讨,听取了许多专家、师友的批评和建议,还从其他5位作者那里得到不少启发,比如在动笔之前多花一些时间对当时的国际背景、社会环境、经济、民生、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充分的了解,还有在这类创作之中,可以尝试通过逻辑的真实去接近历史的真实等等。

从去年夏天到现在,我又在进行“红色起点”系列丛书第二期当中的“一号机密”中央文库选题的创作。这个选题虽然曾经被拍成影视剧,近两年还被改编成了沪剧,但是关于它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建立到上海解放的22年间,在十余位中共地下党以生命守护最终“完璧归赵”的全过程,并没有一部纪实长篇进行过较为完整、细致的表现。

总结了前一回的经验教训,此次对这类创作更有了底气。这一次我在尊重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采用长篇小说的写作手法。在人物内心的挖掘、情节性的增强、细节的打磨上下功夫,同时也增加了对国际形势、时代背景和生活质感的展现,力求能写出一本引人入胜、令人深思、使人难忘、催人奋进的红色纪实作品。

在这几年红色纪实题材的创作中,我一直很注重实地考察和采风,我曾经前往李启汉、邓中夏烈士的家乡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码市镇和郴州市宜章县邓家湾村瞻仰、采风,追寻先烈早年的事迹;还为了写红色足迹的稿子走访过上海市多处红色遗址。在进行中央文库选题创作时,我将曾经保存过中央文库的地址按照它的转移、搬迁路线一一寻访。尽管在此过程中,时常遇上由于各种原因而旧址损毁、拆除甚至无迹可寻等状况,但是也因此而对上海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更对笔下的人物、故事有了身临其境的体味。

有趣的是,不知是天意还是偶然,我发现自己笔下的人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循着他们的脚步,我几乎能将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足迹、心路历程自始至终了解和感受一番。这就使我为自己所从事的创作而感到自豪,也更加觉得责任重大。

开埠以来至今,上海不仅仅是摩登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一座遍布红色足迹的英雄的城市。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期间我们党的重大事件、进展,很多是在上海这座城市发生的,或者说与上海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如今作为长期生活、工作在上海的青年写作者,我们如何去书写这100年的故事,如何继承和发扬这100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直接关系着我们将如何去迎接和创造未来。如今世界正经历着剧变,而中国在复兴与崛起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写作者都应该有一种将个人追求与时代发展、国家命运、民族崛起结合在一起的创作自觉。

2021-07-01 □王萌萌 1 1 文艺报 content60472.html 1 在创作中学习和感悟红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