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红色逐渐嬗变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直至今天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铭刻在中国人灵魂里的一抹“中国红”。7月1日,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红——色彩与中国画研究系列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展出了国内重要文博机构藏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张大千、于非闇、关良、李可染、蒋兆和、董寿平、周思聪、卢沉等中国近现代画家的近60件绘画作品。此次展览聚焦于中国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与呈现,以“色彩与中国画”作为策划切入点,共分“几点朱砂花更红(艺术本体)”“芙蓉国里尽朝晖(家国情怀)”“春来喜气绕华堂(传统文化)”三大板块,从科学、社会、文化的维度分别解读中国画里的“红”,通过梳理中国传统绘画颜色体系,阐释色彩的物质属性与美学价值,进而深入挖掘了色彩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参展作品欣欣向荣、灿若霞天,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表现了中国人民赋予“红色”喜庆、热闹、平安与祥和的美好祈愿。展览将持续至7月25日。 (欣 闻) 图为黄胄作品 《丰乐图》(纸本设色,北京画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