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党的女儿》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继承着百年来革命现实主义和英雄浪漫主义创作传统,从为着人民、依靠人民的主题立意出发,尊重歌剧艺术规律,植根于民族土壤,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实朴素的情感,通过战争年代普通党员、基本群众的心路成长与牺牲,让难忘的岁月记忆透过精湛的艺术表达,登顶时代高峰。时隔30年,国家大剧院复排制作的新版本,依然那般理想催人,情景感人,弦歌动人,以现代演绎向前辈致敬,让不灭的信仰永驻,辉映当下。
塑造可敬可信可爱、普通人中站起的英雄,思想情感丰满,深扎泥土,贴近真实,是该剧创作的重要特征。剧中女主角田玉梅,是深山僻壤里的乡村党员,如杜鹃般“心似火焰”“身似白玉”。敢在“鬼门关前走一走”的她,血火无惧也柔情似水,遇到矛盾也会紧张焦虑,割舍不下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女儿的爱。与她的形象相对应,桂英则受挫后痛苦彷徨,倍受良心折磨,被玉梅唤醒后最终昂起头。“有一副硬骨架”的老山民七叔公,敦厚淳良,是基本群众的代表,浊浪之中见真情,“雪压青竹节更高”。正面主要人物立体架设,宛若天然构成的三和弦,个性十足,相互衬比。反派角色马家辉的刻画,也注重挖掘沉沦背叛者的心理逻辑,不简单化描摹,甚至能从他的行为言语中,折射出当下腐败者的影子,从而具有了历史与现在的双重批判意义。多重命运走向和情感张力,为戏剧和音乐表达奠定扎实基础。
这部根据林杉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党的女儿》改编的歌剧作品,当年由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创排演出,汇聚全军多家文艺团体优秀艺术家集团作战,由阎肃、王俭、贺东久、王受远编剧,王祖皆、张卓娅、印青、王锡仁、季承、方天行作曲,彭丽媛、杨洪基等歌剧表演艺术家完成首轮创演。创作排演过程中,集思广益,反复提炼,尊重意见,相互激励,创、编、导、演之间有着积极良性的互动要求。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使它甫一面世就引发强烈专业关注与社会反响,获得多项国家大奖,值得回顾总结和借鉴学习。
音乐是歌剧创作的灵魂。《党的女儿》歌剧音乐,继承我国民族歌剧优良传统,融合多元化体例风格,展现着新时期艺术创新。作曲家有着精心的创想,板腔体为主体,抒情歌谣、山歌小调贯穿其中,交响作曲法为基础。音乐一听就是中国的,地域特色鲜明又不局限,是吸纳、发展、融合、再创了的新调性。合唱队除了常规段落外,运用大量“帮腔”“旁唱”等表现人物内心独白或旁白式感叹,渲染情境,特色突出。戏曲、民歌元素与交响、咏叹调、谣唱曲、重唱等表达样式浑然一体,东西(国际)南北(民族)不同调性调式的技术结合与转换和谐流畅,实现了抒情唯美与戏剧表达的完美统一。
鲜明的人物音乐主题,强化了音乐的戏剧塑造和表达。这是歌剧音乐创作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当下一些新作在这方面有所缺失,《党的女儿》这方面是成功的。例如,田玉梅的主题柔婉起伏、低回跃升,两小节旋律表达出田玉梅的女性柔肠,又带有人物迫切感的冲突心境,不断加以发展后,带出更多更强的戏剧推动力。桂英的主题动机,则用三音符的前倚音短句,以不稳定和战栗感,突出桂英的彷徨和痛楚。人物语言的个性之美,也表现在了文本上,词曲同辉,是歌剧艺术高度的标志之一。
在中国民族歌剧中,抒情歌谣有着普遍的传统审美需求。歌剧《党的女儿》中,既把它作为铺垫、承转、渲染、延展的手段,也以对唱、情景再现等方法揉入情节叙事、情感交流,浑然天成。比如,主题曲《杜鹃花》、鹃子独唱加伴唱《女儿离不开好妈妈》、玉梅独唱与合唱《万颗钢针心上插》、山歌《日头落山心莫慌》等,引人入胜的唱段推进着情感和思想的升华。特别是以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形式多次出现的《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旋律动听上口,深情柔美,唱出主人公的心声与理想追随,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作品传唱度是创作的最佳褒奖。歌剧《党的女儿》首轮演出,田玉梅的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血里火里又还魂》等,很快就被选为重大民族声乐比赛和艺术院校声乐专业考试的曲目。众所周知,达到这样的认同,需要词曲创作相当的艺术和技术高度,要有社会和业内的广泛共识,要有可参照和学习的经典演绎。这几个条件,在首演后迅即达成,可谓是年代传奇。
国家大剧院版饰演田玉梅的女高音歌唱家雷佳,近年来成功塑造过喜儿、花木兰、林徽因、水红莲、青青、尕妹子、翠翠等不同类型的歌剧艺术形象。此番接棒饰演田玉梅,她在弘扬经典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优长,强化角色的坚强、执拗、朴率、细腻的真性情,更多地赋予其普通人的一面,痴心不改的一面。《血里火里又还魂》悲怆激愤,《生死与党心相连》情深意切,《万里春色满家园》荡气回肠。雷佳作为我国中生代优秀的民族歌剧女高音歌唱家代表,有较强的文学、音乐、戏剧分析理解能力,追求声乐和肢体、台词、表演上的全面发展,做到了对角色施以个性化把握与诠释。有沉进去和人物产生共鸣的真爱,就必然会有情感和表演上的力道与真切。她有良好的条件和能力,音质优美,行腔驾驭游刃有余,声乐技术和审美上的民族化、国际化融合度很高。天资、师承与勤奋,为她塑造好角色奠定了基础,从而在今天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让声乐之美、情感之美、角色之美扑面而来。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是歌剧舞台上年富力强的“老戏骨”。他饰演的七叔公,选择了举重若轻的艺术处理,贴近简单善良普通乡民的形象,把深情寓于淳厚之中,把老到缜密藏于性格外在之下。如此,七叔公的情感和人物发展,无须过多着墨,即可较快地合理完成。施以角色朴素的是非观和人性驱使,让七叔公哪怕一时被马家辉所蒙蔽,也能眼见为实地速辨是非,义无反顾地作出“头可抛,心可掏,有什么天大的重任我来挑”的抉择,更有力地折射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真理。同时,他能准确捕捉戏剧节点,挑起全场难得的片刻轻松,把控住了氛围转化的尺度。
小演员余梓溪饰演的女儿鹃子,令人怜惜疼爱,十分出色。她的天真和渴念,与妈妈田玉梅的母爱交汇,似海浪卷涌,痛人心扉,从而转化为对残暴政权的恨。薛皓垠饰演的反派马家辉,准确地表现了两面人的矛盾心理,从表演形态和声乐处理上都很到位,让抛却大义后的私我扭曲真实再现。桂英这一角色个性,是同类题材中少有的,王璟的演绎能准确把握多变的节奏和情绪,完成了难度较大的挑战。
对中国民族音乐特定风格的深刻理解和诠释,是指挥家李心草的艺术优长。他指挥下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队,让冷峻、深情、凄婉、高亢交织,让情感延绵入心。在配器上,国家大剧院版也有新的完善和补遗,增强了整体交响性和器乐表达厚度。由刘科栋担纲的全新舞美设计,写实基础上有写意,青山杜鹃,木楼小屋,竹林石崖,赣南风的纯美基调中透着险峻、悬疑的氤氲。隐隐的多媒体呈现,有效地渗透出思忆和远方呼唤。
国家大剧院近年来在打造、树牢和传扬民族经典上不断加大力度,体现出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应有的责任义务和担当。歌剧《党的女儿》复排再演,完成了又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接续传承,点燃百年庆典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亮点。歌剧《党的女儿》再度成功上演,证明热衷于宏大叙事、大场面大制作并非歌剧的本身追求,多样化发展,依照作品的主题和特质量体裁衣,最为重要。注重创作表演本身的含金量,以情动人,以实现最广泛的艺术、思想、文化传播为主张,不做口号化的表面文章,与人民大众产生最广泛共振的回响,才是最终极最有意义的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