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之言作为一名老兵,军人职业生涯几乎以一贯之,除了读军校的几年之外,其余时光全部在部队机关部门度过,耳濡目染,一生浸润,繁忙的工作无法扼制他文学创作的冲动,数十年坚持业余创作,在2017年之前,出版过《剑走偏锋》《影子战士》《战争画廊》等六部长篇小说,有的还被搬上荧屏。实事求是地说,那六部长篇小说在文坛和社会上并未引起更多人注意。但是,他坚信,只要胸中怀有优良的种子,终究会在现实文学世界中结出硕大的果实。
果不其然,2018年,他的重磅长篇小说《密码破译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讲述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密码破译师神秘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宏大而细腻的笔法、精巧而别致的艺术描写、鲜为人知而精彩生动的素材,几乎道尽了那支神秘非凡的队伍通过破译密码破解战争、寻觅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作品一经出版即赢得无数好评,为军事文学长廊增添了崭新风景,不但文学品位高,而且成为影视机构争相竞逐的目标。作为余之言的老战友,我也因此一举而对他刮目相看,甚为佩服。
人所共知,战争即秘密,谋成在破解。密码破译是战争成败的核心要素之一,谁技高一筹,先敌一步,谁就先机在手,胜算在握。密码破译师是天才的化身,他们具有神一般的头脑,他们躲在暗处与敌人斗智斗勇,然而由于工作需要,他们还得甘做无名英雄,一辈子无法站到闪光灯下。十多年前,我在鲁迅文学院的同学麦家率先推出长篇小说《解密》和《暗算》,这两部长篇是较早详尽描写我党我军密码破译题材的长篇文学作品,一时引起很大轰动,尤其是《暗算》不仅获得茅盾文学奖,而且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后,开启了影视剧的谍战新浪潮,影响深远,可谓名利双收。和麦家相比,余之言也是学无线电技术出身,却在部队工作的时间更长,浸润得更深,余之言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前有高峰挡路的情况下,依然痴心不改,奋力在熟悉的领域和史料堆里辛勤耕耘,终于捧出了新奇厚重的《密码破译师》。这还不算完,他甚至来不及享受《密码破译师》带来的喜悦,便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于两年之后,再度捧出一部风格奇特、写法迥异,更加繁诡多变、令人目不暇接的长篇小说《生死叠加》。
想叙述清楚《生死叠加》的故事,我感到相当困难。它看似不太复杂,其实又很复杂,不断地反转、再反转;人物算不上众多,却又让我感到连绵不绝,书中的主要人物都仿佛戴着面具,像参加假面舞会一样,让你一下子难以认准,以至于眼花缭乱,认错对方。小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写起,金陵彭家庄园的千金小姐、奇女子彭冣,野性十足,女扮男装参加童子军,疯狂爱上负责训练的唐莫寂少校。一战爆发,血性十足的唐莫寂想办法赶赴法国参加与德军的作战,彭冣故伎重演女扮男装偷跑到大海边的九珠湾外婆家,加入中国赴法劳工队,终于在战场与唐莫寂相逢。不久唐莫寂战死沙场,彭冣把男人埋葬在异国他乡,回到金陵彭家庄园,生下儿子彭寂,从此彭冣独守老宅,终身不嫁,潜心研究古建筑。以上这些是粗线条。真正的故事一下子转进到抗战结束之后的我中原军区驻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蒋介石妄想一举歼灭我李先念部,在此前密码屡屡被破译的情况下,为配合此次行动,启用一部最新的、号称“十年之内、无人可破”的密码——这部密码命名为“冣密”。
“冣密”是这部小说的核心要素,因为几个主要人物的人生际遇与生命轨迹几乎全是因为它而轮番推动。“冣密”的编码师不是别人,正是彭寂,他从小浸润于金陵彭家庄园的千百座古建筑,把历代祖宗建造术中独门绝技吃了个透,扬弃借鉴,与各类密码编码术融合杂交,繁衍相生,穷其心智,终于编就了这部绝对高难度的“冣密”,他自己认为已达到中文传统密码的最高境界,无人可以超越。为了确保“冣密”长久安全,牢不可破,他决计潜入到共军内部,寻机干掉那些屡破国军密码的对手。经过种种精心设局、巧妙伪装,他杀掉地下英雄张治山并假借其名,出现在中原军区队伍中且获取信任,当然也因此遭遇了他天然的对手、共军密码破译师余元谋(曾化名江春水)。余元谋曾经是燕京大学的学生,从小和表妹王小娇(后曾化名关悦然)一起在苏州故园的藏书楼里阅遍了大量藏书,二人都天赋异禀,都有一颗极为睿智的好脑瓜,余元谋年纪轻轻被人称作“老狐狸”。他向往革命,遂投奔延安,暗恋他的王小娇随他一同前往。这二人是天生的一对大冤家,动辙就出口“伤害”对方,言语相激,互相打闹,以弄疼对方为乐事。恰恰这一对冤家又成为密码破译的绝佳搭档,屡建奇功。我中原军区突围战之前,二人被派到宣化店,与张治山(彭寂)不期而遇。二人耗尽心智,破解了“冣密”,为中原军区部队成功突围增加了胜利法码。与此同时,他们也部分识破了张治山的真面目。故事一到这儿,似乎结束得有点仓促,但是真正的故事其实又再度从这儿开始。
大部队突围而去,上级决定逆用彭寂,巧用他的身份,“护送”十几位“干部子弟”(其实都是破译高手)去延安,正是因为有彭寂同行,余元谋等人一路有惊无险地到达延安,并且他与王小娇再度联手,认准了彭寂便是“冣密”的编码师!但没有马上揭穿,继续巧用他的身份,接连破获了潜藏在延安的敌特。许多年过去,战争的硝烟散尽,经过思想改造后,彭寂成为我方队伍里的一员,余元谋王小娇这一对有情人却没有成为眷属,王小娇最终出人意料嫁给了彭寂。
又是许多年过去,中间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曲曲折折。和平年代,谍患尤在,作品把主要场域置于北方B市(我认为是北京)和九珠湾(我认为是青岛以及附近的岛屿)。彭寂王小娇被组织上派往九珠湾沿海一带,表面上寻找和破解九珠湾海域地质气象的历史秘符秘册资料,实际上兼有协助破获潜藏敌特的任务。在一次遭遇战中,王小娇被敌特杀害于当年德国人建造的地下排水管道,彭寂失踪,从而牵拉出深度隐伏于北方B市和九珠湾的敌特“青铜瓮”组织。又是多年之后,彭王的儿子余之言出场——请注意,这个余之言可是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王小娇为了纪念她深爱的男人余元谋,有意给儿子取为余姓。余之言在书中是一个负有特殊使命的作家,他用一部未完成的小说《生死叠加》高调介入当下的反特捉谍,也对应了这部作品的副标题“一桩事先张扬的密诱案”。余之言依靠在网上发表未完成的《生死叠加》,与某市国家保密局的机密人员甄晓敏利用文字联手,引诱各色神秘人物出场。
终于,功成身退埋名多年的余元谋、假死后藏身于南京彭家庄园的彭寂再度出场,他们这时又成为对手,无形的战争,在二人世界里再度延续,经历了战争创伤的两个灵魂,由此摆开了新的战场。彭寂视“冣密”为灵魂,是他的命根子,因为当年的“冣密”被余元谋破解,他一生不得安宁,这种恨超越了阶级,超越了一切。在他心中一直有个念想:“破我冣密者,罪该万死,永不饶恕!”为此,他处心积虑要向余元谋复仇,要谋杀老对手余元谋,他唠叨说:“我对余元谋的谋杀,仅仅发生在冣密世界里,而在此之外的其他时空里,我俩皆为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和兄弟!”这是一个变态狂般的存在,最终他把余元谋引入到彭家庄园的某处神秘建筑里,一杖一杖把余元谋打成肉泥,碎尸而亡。而余元谋为了警醒世人,期盼消除百年谍患,他是甘愿受此大刑的。看到这里,我的灵魂都在震颤!这和书中提到的古代一位志士为了乞求“和为贵”而挖出自己七窍、写出《和策殇记》一脉相承!然而,这一切却又另有变局。
小说正是通过作为“正”的一方的余元谋,与作为“邪”的一方的彭寂,经由几十年的智力对决、爱恨情仇,诠释了一种既对立对阵,又共存共生的特殊敌我关系,在无尽的较量中,从新颖的角度塑造了共产党的旗帜下无名英雄的奇崛不凡的艺术形象。
从文本上说,《生死叠加》是一部带有较强文学实验性质的个性化小说,是一部“元小说”,它加入很多丰饶繁复的文学实验元素。从结构上说,他兼收博尔赫斯小说的先验,借鉴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精心编织了嵌套式、迷宫式的叙事结构。作者还把《红楼梦》《百年孤独》这两部中外文学的巅峰之作有意植入,南京彭家庄园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荣宁二府,别有意味的是,还在作品中写到了一本古籍《金陵十二钗》、一个艳若秦可卿般的妖冶神秘女子秦凤岚,她是彭寂的寡嫂,早年和彭寂有一段不伦恋。当初为了“冣密”,彭寂硬是把自己最爱的女人都抛之脑后,任其投入国军旅长的怀抱,后来秦凤岚受伤左脸被毁;王小娇在一次任务中为了欺骗国军将领,故意毁伤左颊,这反而成为彭寂逐爱王小娇的动力。小说正文的开头,一上来就是“多年以后……”的著名句式,这是作者有意摹写《百年孤独》的起句开头,小说中间还有意出现《百年孤独》中的一段描写,小说正文的结尾,九珠湾海滨那座象征着警示作用的斜塔被一阵龙卷风刮走,让人想起《百年孤独》中的小镇马孔多在一场龙卷风中消失。同时本书副题“一桩事先张扬的密诱案”也是从马尔克斯的另一部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套用而来。这样的植入写法并没有让人感到有画蛇添足之感,反而感觉到作品的苍凉、幽深、多义与厚重,是作者在向曹雪芹和马尔克斯两位文学大师致敬,更是一种写作能力上的自信。当读到主要人物高智商对决的时候,我甚至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想起武林高手的过招。当然这对作者而言,都是带有很大的冒险成分的,是需要抖擞起创作精神的。
作者不仅明目张胆地勾连经典,还有意通过主要故事分娩产生了三部嵌套在作品中的作品:德国人科赫的《冣之书》、余之言一直未完成的《生死叠加》、甄晓敏的《薛定谔的猫》。它们互文环涉,为构筑完成主要故事,多角度多切面推进小说进程,使之呈现出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生活肌理。当然这也是这个迷宫式的创作结构的艺术需要,不如此似乎就不易写到位。作者调动多种创作手段,魔幻、梦境、传说、虚设、推理等等齐头并进,熟练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感”,也彰显了余之言的“野心”。主要人物余元谋、彭寂、王小娇生死叠加,几度翻转,读者的思路强行被作者带着走。这样的写作路数也会考验读者的智力和阅读耐力,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这部长篇,经常读一段停一下,不是读不下去,而是一时消化不了,需要琢磨一下再往下看。说它是一部“奇书”,我认为是恰当的。总之,这是一部不易读懂的作品,它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像阳光下的冰块,又像多棱镜,折射出不同的光芒。也许正如作者所说,它是“正在燃烧的冰山和已经冻结的火焰”。如果非要谈一点对作品的不满,我认为里面有比较多的议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品位。也许是作者怕读者看不懂,而有意为之?说到底,这是一部高品质的密战小说,它拓宽了军事文学的边界,我认为与《暗算》《解密》等小说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天下并不太平,谍患永远存在。作者余之言是一位老军人,他深具军队作家常有的忧患意识,他在《生死叠加》一书的封三折页上写道:“在和平时期,尽管看不到拿枪的和不拿枪的间谍,但你一定要相信,间谍就在身边。他们,可能会以各种意识不到的面目,出现在你的生活里。”平时人们搞政治教育,可能会经常听到类似的话,但是你不一定往心里去,看了《生死叠加》,我想会有不一样的感悟。这让我想起,作品中的主人公余元谋与其说是被棍棒打死的,不如说是被这种焦灼、忧患和责任压死的!他严重缺乏安全感,不能无忧无虑过正常人的生活,且为摆脱这种状况,随时都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作品的最后,出现一个名叫余炳焕的刚入伍的战士,他可能是余之言的孙子,他在夜行的火车上阅读《生死叠加》,对身边的战友有一番感悟:“只要带着兵者之心去阅读,前辈们深藏的一切都将得以彰显!”是的,正像书中所言:“过去并没有真的过去,过去就活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