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书香中国

我们生活在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

——长篇小说三部曲“百年老街坊”创作谈 □甲子春

开始写作那年,家里养了一盆小乔木柠檬,每年春天它开出清香洁白的花朵,秋天结出金黄饱满的果实。我品尝着柠檬泡的茶伏案写作,它成了最好的写作伴侣。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我喝了10年的柠檬茶,连续写了“百年老街坊”长篇小说三部曲:《淡忘》《渐悟》《圆梦》。

十年一个年代,六十年一个甲子。在出版《淡忘》时我已60岁了,为了纪念这一时刻,取笔名“甲子春”。这套书我构思30余年,写作10年,加起来40多年,可以说是用了半生的时间创作长篇小说三部曲“百年老街坊”。

全书结稿时我激动得流了泪,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夜以继日,废寑忘食,全部情感跟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转变,时而仰天大笑,时而失声痛哭,写作中的激情澎湃与孤寂度过的漫漫长夜,使我充满感悟,一吐为快。

《淡忘》《渐悟》《圆梦》,三部总共120章,150多万字。时代背景100年,即从20世纪2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全书270多个人物,着重描写了30多个人物的命运转变。

这套长篇小说以北京宣武门外太原会馆大杂院里街坊们的生活为主线,反映了百年来发生在老百姓身上的故事。它紧跟时代脉搏,人物命运转变和故事展开以国家发展变化为前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淡忘》年代背景是从1920年至1964年,《渐悟》从1965年到1999年,《圆梦》从2000年元旦到2021年春节。三部书主人公都是太原会馆大院里的街坊,100年来几辈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勤劳、善良,互相帮助,不向黑恶势力低头,与命运抗争,为了过上幸福生活不断地努力奋斗,最终圆了自己和家庭的梦想。

第一部《淡忘》,书名很有含义。太原会馆大院里老街坊们在旧社会生活很不容易,为了全家人能活下去,他们从事了各种职业,选择了不同的谋生手段。如今岁月往前走了,过去了的那些人和事都成为历史,逐渐地被人们淡忘。但是前辈们与厄运抗争的精神和老百姓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依然昭示着年轻人不能淡忘历史,珍惜岁月沉淀。

第二部《渐悟》,书名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即从1965年到1999年。这段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十年动乱正式结束;其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

面对这样大的历史巨变,人们思想意识也会跟着改变。“文革”中一些人极左、狂热,做了很多错事;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很多新生事物,如炒楼花、炒股票、全民经商等。这些经济现象有着内在的客观规律,包含着很强的专业知识。有些人什么都没搞明白,就凭着热情和胆大盲目下海经商,受了挫折,教训深刻。

“渐悟”一词原本是佛教语,意思是人经过修行,心明累尽,最终达到无我正觉的境界。作者以此为书名,寓意就是经过“文革”和改革开放,人们不断地认识外界事物,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渐悟,走上人生正确的道路。

第三部《圆梦》,顾名思义,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将心里的寄托称为梦想,当梦想变为现实,便是圆梦了。新世纪到来后,太原会馆大院的老街坊们,紧跟国家发展脚步,调整自己人生坐标,他们的梦想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过上好日子。为此他们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地工作、学习、奋斗。在前进道路上,有泪水,有欢笑,最终好梦成真。

长篇小说怎么写?有一种文学观点:长篇小说的创作要崇尚史诗化,体现时代特征,它是个人生活工笔画与时代写意画的交融,是人物的立传篇,是时代的传音筒。我赞同这种观点。

近100年来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祖国从积贫积弱、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发展的火车头;中国人从被人看不起的“东亚病夫”,到迎来世人尊敬的目光;国家从被外强铁蹄蹂躏,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强大实力。伟大祖国已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亲身感受了国家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对于作家来说,这是极其丰富的创作资源。有个顺口溜说:“战争年代扛过枪,抗美援朝渡过江,自然灾害吃过糠,‘文革’时期下过乡,改革开放经过商,新世纪里奔小康。”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作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祖国的变化,把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为英雄人物立传,把寻常百姓身上闪亮的点点滴滴描绘出来,讲好老百姓的故事,这是一件光荣的使命。

长篇小说三部曲“百年老街坊”,就是围绕着祖国这段史诗般的伟大时期创作的。

写小说离不开写故事,这就要求作者生活经历要丰富,即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年轻时就有写长篇小说的冲动,可拿起笔来总觉得底气不足。到了花甲之年再写,一个个人物素材就如同走马灯似的轮番闪现了出来。

这套小说里的人们居住在北京大杂院,我也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对小胡同大杂院再熟悉不过了,有写不完的故事。这是我写作的资源,努力挖掘有着深入的创作空间。

写百姓故事,不能写成白开水、豆腐账,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也不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胡编乱造。大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对客观事物有着基本相同的认知。作者如果脱离实际写故事,人们读起来就会感觉很假不可信。

故事内容要感人,作者在构思时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故事结局要精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拍案叫绝。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娴熟的写作功力,还要沉下心来巧妙构思,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写出最佳结局,才能引发读者共鸣,让人拿起书来就放不下。

长篇小说的优势,在于它的写作空间。以老北京大杂院为创作平台,街坊们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家庭,是一个群体。大院里300多个街坊,把他们生活中精彩的故事、人物性格、语言特色,细密深入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要用很大篇幅,只有长篇小说能满足需求。

这套书用三部长篇,抒写太原会馆大院街坊们100年的生活故事,人物描写恰好可以用工笔画的手法,充分展开娓娓道来;书中人物,则是通过连续三部的叙述,来展现他们人生命运的转变。

就拿孙福来说,第一部《淡忘》里,他是个“欺负老实人儿,踹寡妇门儿,扒绝户坟儿,头上长疮,脚底下流脓,坏透了”的小子,干坏事儿出了圈,最终进了监狱。第二部《渐悟》中,孙福出狱后被工友杨秀琴、街坊金老爷子、高小燕、小凤儿和许厂长的善良和关爱所感动,人性变好了,在“破四旧”运动中他挺身而出保护国宝,被错判坐了五年牢。孙福没有消沉,再次出狱后他的心境在渐悟中得到升华,唐山大地震中他从倒塌的废墟里拼命救出小凤儿母子,又出资兴建希望小学和养老院,成为慈善家。第三部《圆梦》中,孙福处处干好事,热心为街坊们解决燃眉之急,在古董行里,他也成了举足轻重的瓷器专家。

有的读者看完《淡忘》后对我说,孙福让他们恨得牙根痒痒,真希望他早点儿死掉。读了《渐悟》后,他们说孙福还是挺可爱的。当他们读完《圆梦》后,该说孙福是个令人尊敬的长者了。

我想,这就是长篇小说的魅力所在吧。

现代社会影视业飞速发展,人们坐在电视机前,嗑着瓜子,喝着咖啡,看着引人入胜的电视剧,悠闲惬意。捧着跟块砖头似的厚书认真阅读的年代似乎成了过去时。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长篇小说以其细腻的笔法,深入挖掘人们心灵感悟,生动刻画人物性格,展现波澜壮阔的时代大写意,这些都是其他文艺形式不能取代的,长篇小说有着旺盛又顽强的生命力。

写作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作者要呕心沥血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停地写,真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历尽艰辛写春秋啊。新书出版时,在作家眼里,犹如十月怀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充满了喜悦和泪水。

十年磨一剑,多少个风霜雨雪、酷暑严寒,夏天时写出一身痱子,冬天又写得两手冰凉脚抽筋,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我独自坐在书房里,面对一个个静谧的夜晚,心中常常波涛汹涌,一旦有了灵感,笔便停不下来,我曾经连续写作48小时,当把故事写完后已经累得打不起个儿了。

写长篇小说还要有毅力,持之以恒,定下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写不下去了,就随便放弃,那样的话恐怕你永远会停留在“从前……”

这些年为了写作,我放弃娱乐和度假,一章写完,奖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网上下盘围棋,在阳台上抽根小烟儿,喝口小酒儿,就已经很知足了。

如今三本书均已出版,我要感谢作家出版社,感谢支持和关注长篇小说三部曲“百年老街坊”的读者朋友们,把它献给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的老街坊。这三部长篇很多故事情节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故事里的人物也有着真人的影子,但都经过了提炼,请读者朋友不要对号入座。

展望今后,臧克家先生的诗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会成为我的座右铭,我将沿着充满艰辛和欢笑的写作之路继续走下去。

(摘自《圆梦》,甲子春著,作家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2021-09-01 ——长篇小说三部曲“百年老街坊”创作谈 □甲子春 1 1 文艺报 content61467.html 1 我们生活在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