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专家学者探讨生态文学诸话题

本报讯 9月4日,首届十二背后·十月“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在贵州遵义绥阳县颁奖。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并讲话。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柳盛明,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诗刊》主编李少君,《十月》主编陈东捷,贵州省文旅厅副厅长郑欣,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阿来凭借《云中记》获得首届十二背后·十月“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年度杰出作家奖”。陈应松的《森林沉默》、半夏的《与虫在野》、雷平阳的《修灯》分获“年度虚构作品奖”“年度非虚构作品奖”和“年度诗歌奖”。第二届十二背后·梅尔诗歌奖同时颁发,阿信获得年度诗人奖,西川获得中国诗歌终身成就奖。

当天下午,以“生态:作为文学的方法”为主题的生态文学与自然诗歌研讨会举行。李敬泽在讲话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便是其中应有之义。生态不仅是自然的关系和情感,更是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系统中运行的,因此,要把自然作为生态的基本要素,放在更复杂的纬度和系统中来思考和书写,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语境中,去界定和想象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不仅仅是文学的方法,也应该意味着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重新界定、重新想象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个问题确实有古老的根脉,但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给我们敞开了巨大的想象、认知和行动空间。生态文学不仅仅是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某种程度上也是探讨人如何与自己相处,以及我们能不能成为更好的人。

陈先发、沈苇、胡弦、李元胜、何平、刘大先、半夏、梅尔、刘华杰、廉毅锐、谷禾、张箭飞、秦立彦、林森、冯娜等与会研讨。研讨会由《十月》副主编季亚娅主持。大家从各自的视角讨论“生态文学”“自然文学”等概念,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写作的相关方法和理念。大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新时代,生态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生长点。生态文学应该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不仅仅停留在象征意义上。在当下,自然绝不仅仅只是文学写作题材的扩充,它还应该作为结构性因素进入当代文化,发挥更大的价值。今天的生态文学,要以当代性为切入点,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整体论意义上去重新认知,将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综合起来加以考察。而在写作方法上,要打破种种界限,将文学与生态学、博物学、社会学等融会,追求一种跨文化、超文本的品质和气度。

此次活动由十月杂志社、诗刊社、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共同主办,旨在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鼓励广大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深刻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文学作品。 (李晓晨)

2021-09-10 1 1 文艺报 content61555.html 1 专家学者探讨生态文学诸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