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总书记的这一庄严宣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舍我其谁的担当作为,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非凡抱负。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时刻,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其深刻的涵义和深邃的思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新形态。无论是现代化新道路,还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其关键和核心的部分,就是精神文明。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当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他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番话虽然带着傲慢与偏见,对我们却是极为难得的提醒和警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自我重塑的同时,追求中国话语的加快构建和自我重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及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文学华章、铸就恢宏史诗。
一、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在坚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持续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过程中,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全面看待“变”与“不变”,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国际话语权格局依然西强我弱的情势下,加快构建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发挥好文学在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现阶段,我们遇到了世纪罕见的三重严重冲击: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美国对我国的遏制打压全面升级。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秩序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所有这些变化和风险都将作用于人。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构成一切方面相互理解的基础与纽带,相反,文化的差异与误解就会造成交流的障碍,甚至会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如何积极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