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剧本杀与影视携手向何方

□覃皓珺

近期,关于“剧本杀”与“影视”二者关联性的讨论持续升温,剧本杀的魅力是什么?与影视结合的要点与难点在哪?行业携手发展所向何方?诸多问题仍有待沉淀、深思与破解。

不难发现,剧本杀的魅力,源自于社交性和沉浸感。

相较于传统影视作品,剧本杀作为线下实景游戏体验,在角色体验感、互动参与度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更强的社交性。当玩家拿到属于自己的“平行人生剧本”,身临其境扮演起另一个角色时,将在周围的人和环境刺激下,调动起语言、动作、情绪与想象力等各方面反应,不自觉将身心代入到剧本中预设的情境中来,实现小屏幕与电影院都很难达到的角色沉浸感。

同时,越来越多与影视相通的元素,正融入剧本杀之中。不少剧本杀店内在利用真人NPC演出之外,还会将光影效果结合订制配乐,辅之以VR等影视手段,进一步将剧本杀环境打造得更加真实。在剧本杀的内容创作和人物设定方面,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剧本创作的经典范式和类型化元素。

因此,剧本杀不仅吸引了许多普通玩家,也成为不少影视行业圈内人工作之余的互动和交流平台。在每一个角色完整的故事背后,业内人士品鉴出更多剧本杀创作与影视之间的差异,不仅是在情节密度、内容篇幅等方面的不同,更在于每个人物的交互方式和创作视角区别显著。剧本杀需要在保证玩家参与感和趣味性平衡的同时,在不同主线、支线上通过丰富的线索触发各种可能,给予各方足够的选择空间和情感共鸣。

显然,不少期待转型剧本杀方向的影视从业者已经发现,剧本杀在创作方面存在难度,剧本杀与影视双方成功转化的案例仍旧不多。即便市场大、需求热,但来自影视行业的创作者、运营者、投资者都需要有一定准备才能入场。

我们必须认识到,剧本杀的活力,源自于原创性、好内容。毫无疑问,形式再新鲜,也需要好内容做支撑。

影视行业的经验已经证明,大IP、大投资、大营销和好作品中间不能简单画“等号”。内容为王,才是不变的真理。对影视剧改编而言,剧本杀是寻创意、增受众的重要来源。对影视作品而言,剧本杀又是增收益、做推广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二者转换之间,必须注意如何避免剧透、怎样平衡人物等问题,还要在保持IP原有特色的同时,既在受众方面实现有效联动不砸口碑,又能在内容上打造新亮点、实现新突破。比如,对影视作品改编剧本杀而言,可以突出故事中某个角色的外传经历梳理更多互动人物,或从某个支线细节中深挖和拓展。把剧本杀改编为影视剧,则可以将关键人物的视角固定下来,更聚焦于人物情感、成长经历等,以符合影视作品剧本创作和拍摄的方式来呈现。

无论是由影视改编为剧本杀的《大话西游》,还是正由剧本杀改编为互动剧的《年轮》,其得到认可的关键并非仅限于所谓对某种游戏机制、悬念套路的把握,而是在人类共有的情感共鸣中寻求突破。亦真亦幻的情景、令人共情的故事,或是人与人互动的社交性、紧张又刺激的新鲜感,受众身在剧本杀的趣味体验或身在影视剧的投入程度,都与项目内容的优劣息息相关,并且会随着体验次数增加产生折损,这就对相关从业者提出了不断自我更新的更高要求。

同时,剧本杀要警惕“抄袭杀”。剧本杀行业中仍充斥着盗用IP、内容抄袭等不良行为。以往一些影视行业存在的弊病,正在剧本杀行业重演,必须提高警惕。

和影视行业一样,剧本杀的潜力,取决于专业性和规范度。

什么是好内容?只有玩家和观众才说了算。行业内创作者、运营者、发行方等角色合不合格,只有市场能检验。各方必须避免受众期待的“美梦”成“噩梦”,一次性消费后便失望而归。只有持续和规范的发展,行业才能平稳前行。

为此,剧本杀和影视行业要联手建立人才培养、储备、评估机制,在泥沙俱下的业态中优中选优,为行业筛选出合适的创作者、经营者等专项人才。从业者中既需要先行者不断总结和分享经验,也需要形成不同层次的行业梯队。在内容方面做到千锤百炼,推进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可以看到,不少行业内力量正积极发力、追求共赢。比如,主打编剧权益保护的“编剧帮”在内,越来越多剧本杀创作联盟等形式已出现,力图培养剧本杀专业作者、挖掘适合改编的作品,从版权保护、作品孵化等方面与影视行业联动。同时,一些剧本杀、影视从业者与红色教育基地、旅游景区合作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也正为行业打开新局面。此外,行业内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协调也至关重要。

剧本杀与影视携手所向之路,必然面临更多考验。各方应对市场保持敬畏,进一步制定行业规范、加强保护版权、把控内容质量、引领行业发展,坚定不移打造更多销量与口碑兼顾的精品项目。

2021-10-20 □覃皓珺 1 1 文艺报 content62046.html 1 剧本杀与影视携手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