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秋之际,4集纪录片《伊文思看中国》在央视热播。国际电影大师、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为中国拍摄过17部电影。本片以伊文思在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为摹本,通过两位当代纪录片导演的介入,追寻伊文思与中国的情缘。影片没有落入文献纪录片的窠臼,而是通过中外两位导演的视角重游拍摄场地,再访片中人物,不仅还原了伊文思当年的拍片情境,还解析了影片背后的时代缘由。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学者视角下独到的人文发现。
旅英学者书云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曾制作《西藏一年》《中国艺术》《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王国》,通过纪录片向西方讲述中国故事。她从《愚公移山》系列作品中发现了伊文思塑造多位中国女性形象的背后缘由,秘密正在于伊文思女友,也就是《愚公移山》联合导演玛斯琳·罗丽丹。玛斯琳在《愚公移山》里捕捉到中国新女性的精神风貌。荷内是当代荷兰导演,年轻时就从伊文思的电影里了解到中国。他从《风的故事》拍摄经历中感悟到晚年伊文思的苦寂、洒脱与执著。同样作为荷兰导演,他对伊文思的理解跨越了中西文化的鸿沟,对超现实风格的孙悟空、复活的兵马俑等那些中国观众也懵懂费解的镜头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读。以学者视角切入,自然引出伊文思的故事,使得寻访之旅以及作品片段的再现都具有叙事依托,今日与往昔相映,现实与文本互构,传达出独到的人文发现,这是《伊文思看中国》带给我们的审美魅力。
纵观百余年世界电影史,在中国拍摄作品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外国导演就是伊文思,他始终是一个未被破解的谜一般的传奇。《伊文思看中国》的重要贡献在于通过不同时期的四部作品《四万万人民》《早春》《愚公移山》《风的故事》梳理出伊文思来华动机以及创作理念、艺术手法的演变之路。同时,新一代导演的重访,又将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与纪录影像里的昔日过往段落进行对比,凸显今日中国的伟大复兴。因此,从《伊文思看中国》中,既能看到伊文思的导演历程,也能看到中国社会的变化轨迹。
当然,纪录片背后必然包含着导演的调研、立场和研究。张同道既是一位纪录片学者,又是导演,他为影片赋予了饱满的学术含量。2008年他曾主持召开纪念伊文思诞辰110周年的“伊文思与中国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伊文思诞辰120周年之际,他开始拍摄《伊文思看中国》。影片以全球历史发展为背景,通过独家资料、现场拍摄与学术研究讲述伊文思电影的独特价值,特别是伊文思为中国拍摄的电影,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道桥梁。影片解说始终包含着主客观的双重视角,一方面是解说中对于历史背景交代,另一方面是书云、荷内作为出镜学者的发现与感受。影片内外,学者视角延续伸展,为观众提供了丰厚信息。
伊文思对中国的热爱眷恋,对创作的执著严谨,对爱情和理想的激情信仰,透过其影片的精彩镜头以及《伊文思看中国》摄制组不远万里的故地重访得到精彩呈现。《伊文思看中国》不仅是对于伊文思的一次致敬,也真正触及到伊文思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中西文明对话的可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