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功勋》主创如是说

□本报记者 许 莹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组织推进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功勋》于9月26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同步播出以来,以崇高的思想意蕴、紧凑的叙事结构、高远的美学品位赢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采用单元剧的形式,深度诠释了其“忠诚、执著、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该剧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共包括《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八个单元。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全剧48集揽获20.455%电视观众,回看用户规模始终位居黄金时段电视剧第一。《功勋》何以建立“功勋”?在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功勋》创作座谈会上,该剧部分主创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历与感悟。

该剧总导演郑晓龙谈到,做好解题和破题工作是《功勋》创作的重中之重。主创们首先回到源头,努力去理解党和政府颁发功勋勋章背后的深意。表彰功勋,是要为大众树榜样,为国家立精神。理解了这一点,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找到了破题的切入点,那就是要写功勋的“高光时刻”。然而,有些功勋的高光时刻容易辨识,比如屠呦呦、袁隆平、于敏、黄旭华、孙家栋,他们的不凡成就举世瞩目,但有些功勋的高光时刻并不那么好辨识,比如申纪兰,大家都知道她当了十三届人大代表,但鲜有人知道,她是新中国倡导和践行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人,为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做出了重大贡献,她改变了历史,这就是她的高光时刻。再如李延年,他参加过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边境防卫作战等大小战斗20多次,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带领部队坚守住346.6高地,是李延年经历的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也被其评价为“一生最难忘的战斗”,这就是他的高光时刻;张富清虽然获得过很多军功,但他60多年深藏功名,从来不因战功向组织伸手提条件、要待遇,这才是他真正的高光。除此之外,郑晓龙认为还必须找到每个功勋人物的职业特点、性格特征和所处时代的不同,这样才能创作出个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功勋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再将他们“忠诚、执著、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贯穿整个作品。

作为单元剧,郑晓龙希望该剧既要有整体性,又要有各自的风格。所谓整体性,就是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以及统一的片头设计;所谓各自风格,就是发挥各组主创的积极性,注意给各组主创留有足够独立的创作空间。

《能文能武李延年》为《功勋》开了个好头。编剧刘戈建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与主创团队共同确定了三件事:第一,遵照中宣部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领导的指示,将朝鲜谈判破裂及恢复作为本单元的主要背景;第二,选取老英雄李延年的高光时刻即346.6高地的攻防作战作为创作的基本内容;第三,在创作中以能文能武为创作主题,特别是要突出李延年作为一名指导员,作为一名基层政工干部所发挥的作用。刘戈建立志要让观众通过该单元认识到,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本色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刘戈建有一套自己的创作模式,“我不去先构思什么桥段,而是首先将346.6高地攻防战斗实际情况下发生的所有过程以及李延年在这场战斗中的经历做一个梳理。从战前的各级作战会议到战前动员,从战前准备到完成作战任务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中去找故事情节,找矛盾冲突点,找人物特征与表现场景。”第一集中,小安东事件就是根据战前动员的环节构思出来的。“按说开完营的作战会议回来,指导员一定要进行战前动员,鼓舞全连斗志。我觉得一般性的动员很难表现李延年的政治工作水平,也不会吸引观众,因此构思了将逃兵事件与战前动员结合起来的场景。”

剧中李延年的扮演者王雷谈到,剧中那段七分钟的独白他练习了上百遍,就是为了给观众展示出一个心怀大爱、有血有肉的连队指导员形象。“李延年老人在接受采访、叙述往事时很多记忆模糊了,可能会记错一些时间、细节,但我们发现,他绝对不会记错战友的名字。”这深深打动了王雷,因而在表现李延年与每一位战士之间的故事时,王雷着力在李延年与战士的情感上下功夫。作为指导员,李延年根据每一位战士的性格、文化水平、家庭背景,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战士们交心。当一个个战友在战场上倒下时,李延年的悲愤之情也是王雷在表演中精雕细琢的重点。

导演沈严和编剧王小枪于2019年正式加入《无名英雄于敏》单元。沈严谈到,通过长达半年多的资料搜集和采访,他渐渐走近于敏的生活,通过他的家人、学生以及同事们的口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形象。“他是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天才,但是可以因为国家的需要放弃所有荣誉;他平时温文尔雅,但是在科学面前却实事求是寸步不让;他爱妻子爱孩子,却因为自己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愧对家人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他上世纪80年代才正式入党,但他对于国家的赤胆忠心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行动中体现。”在采访过程中,沈严也了解到,于敏生前一直拒绝氢弹之父的称谓,反复强调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沈严体会到,于敏先生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于敏在为祖国的强大付出巨大努力。因此,该单元也尊重了于敏先生的意愿,在塑造功勋人物于敏先生的同时向我国科学家们致以崇高敬意。

《功勋》何以建立“功勋”?功勋人物的自身光芒、精益求精的艺术考量、真实细腻的情感传递,都使得《功勋》成为一部独特的作品。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他们值得每一位电视工作者用心用功用情创作。

2021-11-03 □本报记者 许 莹 1 1 文艺报 content62265.html 1 《功勋》主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