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网络文艺

解读中国网络影视发展趋势

——评《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20)》 □周 璐

继2020年推出《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北京师范大学张智华教授主编的《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20)》于2021年4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网络剧价值取向研究》(批准号为GD2013)成果之一,《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20)》立足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系统地评估了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中国网络影视竞争力的路径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该书是一部影视传媒专业的年度报告,是对2020年度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短视频、网络动漫发展的综述。从2019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具有填补相关领域空白的意义。该书共7章。内容广泛而全面,基本上涵盖了2020年中国网络影视领域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时还运用了相关理论对鲜活而生动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对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的梳理较为深刻。该书既可以作为传媒类专业学生学习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的读物,也可以作为了解当下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状况的前沿之作。

在绪论中,该书提出了群体传播对于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的重要性。群体传播让网络影视在传播主体方面从数量和构成上有了新的扩展,从传播内容上看更加增强了趣味性来吸引观众,而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让群体传播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同时互联网空间能够聚合群体,提高群体的互动频率,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弹幕”这一典型网络影视群体传播形态就是网络影视观众热衷的一种网络互动形式,通过它,网络影视节目被更好地传播、讨论和分享,传播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针对中国网络电影,该书分析了中国网络电影的类型与叙事表达特点,认为2020年中国网络电影显著特点是“网感”有所减弱,类型化标签更为明晰。同时指出,该年度既是中国网络电影的机遇期也是挑战期。一方面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很多院线电影“转网上映”,一方面2020年更多高质量的网络电影出产,这些都让更多观众开始注意中国网络电影。但缺乏优质原创作品依然是中国网络电影的短板,如果和世界优秀网络电影同台竞争,中国网络电影是否还能保持优势是值得思考的。

报告认为,2020年中国网络剧延续了制作“精品化”特点,更加注重内容类型化和多样化。原创剧、系列剧、IP改编剧、互动剧、竖屏剧等诸多形态网络剧多点开花、创新活跃。该年度以女性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爱情“甜宠剧”占据了网络剧的大半江山。相较于之前,“甜宠剧”开始注重丰富的剧情和内容的多元化,有的甚至加入了小众题材。校园青春网络剧在现代感和科技感上突出创新,而竖屏网络剧由于其平台的快速发展相较2019年已经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中国网络剧的创作亮点还体现在将优质的亚文化元素以“数据库”的方式运用在类型叙事中。

“高质量+原创”是2020年中国网络节目的一大特征。一大批极具创新和制作高水准的网络节目深深吸引了观众。这些节目在彰显文化价值、表达人文情感、传递正能量方面凸显了独到的核心竞争力。该年度女性选秀节目火爆、“云综艺”不断“出圈”,为中国网络节目持续助力。女性选秀节目打破传统女性形象,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勇敢自信,鼓励全社会对女性的多元化审美,收获了观众的认可和关注。“云综艺”打破了网络与电视之间的媒介壁垒,这一网络综艺模式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020年度的中国网络短视频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从“泛娱乐化”特征中跳脱,助力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短视频与新闻报道的结合让新闻更加及时、实时,同时创新了新闻的报道形态,提升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短视频平台提供的“直播+电商”为助农、扶农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既展现了农村风貌、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也为脱贫攻坚带来新思路。“短视频+文化旅游”为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活力。短视频为各文化旅游地打造了一张张充满活力的形象名片。

《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20)》从整体上呈现了中国网络影视的现状,理清了中国网络影视发展趋势,从多个层面和角度指出了当下中国网络影视各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分析了其能够走向广阔前景的路径。但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讲,希望该书能够为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从文化层面助力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21-11-26 ——评《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20)》 □周 璐 1 1 文艺报 content62618.html 1 解读中国网络影视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