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作品

束沛德为文学“跑龙套”

□彭斯远

儿童文学理论家束沛德,在他昔日写就的许多文章中,都一再声称自己是为发展我国儿童文学的一个“跑龙套”的人。

比如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新著《我这九十年:文艺战线“普通一兵”自述》的《写在卷首》中说,“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打杂’,跑龙套,做组织联络服务工作。我心甘情愿在儿童文学界跑龙套,为繁荣当代儿童文学,做一点擂鼓助威、拾遗补缺的工作”,而且认为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

此外,作者还直接将书中《我的小传》一文取名为《在当代文坛跑龙套》。另外,在记述上世纪50年代作者第一次拜访女作家冰心的文章里,叙述主人希望“我俩都来为儿童文学摇旗呐喊”之时,束沛德当即表示:“您扛大旗,我打杂跑腿吧!”足见作者关于为文学“跑龙套”的愿望,绝不仅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身体力行践行了一辈子的人生经历的一种最准确的概括。

束沛德对于自己一生经历的这个经典概括,固然表现了他那谦虚的品德,但其中也包含了他作为一个文协(后来改名为作协)机关秘书,一个文坛实干家,始终如一地坚持用汗水换来工作业绩的一种社会实践。

束沛德为什么热爱文学和乐于为文学“跑龙套”呢?这仍可从其著作里找到答案。在《我这九十年》的《涉足儿童文苑》一文里,就叙写了自己于1952年秋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刚由文协改为作协的机关工作而成为童话作家严文井的助手。受到严文井的影响,他深知作家为孩子创作的不易,这就使他形成了始终尊重作家,并坚持为其服务的良好习惯。

束沛德之所以乐于为作家们“跑龙套”的另一原因,还在于他始终按文学的特点和文学生产的特殊规律来开展工作。具体说来,就是把好作品的产生,当成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来实施。作协要让儿童文学作家拿出好作品,就需鼓励作家深入生活,在熟悉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而开始创作。此外,好作品的产生,还仰赖于刊物和出版社的高质量编辑,以及对于书籍的评论、评奖等活动的开展。若把上述各项工作都做到家了,好作品才具备了产生的可能。

1986年后,束沛德已逐渐被推到中国作协的领导岗位上来。譬如此时他开始担任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等职务。这让他更感到为搞好作家创作,作协机关应要求干部多多树立甘为作家“跑龙套”的精神,才能为好作品的产生奠定基础。束沛德还有篇名为《心甘情愿跑龙套》的文章,记述文化部少儿司司长、儿童剧作家罗英在一次中国作协与文化部联合召开的儿童文学创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做少儿工作的人必须要有一颗火一般炽热的心,如此为孩子们办事才能做到跑断腿、磨破嘴!

听了罗英的讲话,束沛德很受感动,于是他也“充分利用自己分管儿童文学的作协书记这个位置,抓住一切机会,在各种场合,反映作家的呼声,为改善他们的创作、生活、学习条件和社会地位而呐喊,为被视为‘小儿科’‘弱小民族’的儿童文学争一席之地”。日子久了,同事们知道束沛德一张嘴就要为儿童文学呐喊,而且又说得在理,也就乐意按照他的意见去办了。这可说是束沛德全心全意为儿童文学“跑龙套”的生活写实。但,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束沛德乐于“跑龙套”,不仅停留在口头呼吁,更表现在勤于挥动笔杆加强文学理论研究。

记得在上世纪50年代,束沛德写过受到学界欢迎的一些重要文章。其中的一篇,便是他就当时的年轻女作家柯岩所写儿童诗受到读者欢迎而发表的《情趣从何而来》。该文不仅在我国首次提出儿童情趣这一重要理论课题,而且就儿童情趣与行动描写的密切关系,也做了较深入的剖析。

因为考虑到束沛德文章影响了我国的一代儿童文苑,所以,平时埋头于教学工作的我,便抽时间写了后来刊于1994年3月12日《文艺报》题为《批评是为了发展》的文章。该文足以证明束沛德的文学批评对于我国高等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科研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儿童文学评论家王泉根读了束沛德许多文学批评后,认为“束沛德是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一部‘活字典’,谁想要了解把握新时期儿童文学,谁就必须阅读、研究束沛德的有关文字”。儿童文学作家汤锐则进一步指出:“束沛德纵横交错地描绘了一幅中国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的立体地图。因此,他的儿童文学论述从整体上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理论学科价值。”

束沛德关于儿童文学的众多理论批评,不仅是他终身为儿童文学和孩子们“跑龙套”之人生观念的深刻演绎,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他一切从孩子出发的人生哲学要义,这很值得所有儿童文学作家以及一切儿童文化工作者学习借鉴。

2022-01-12 □彭斯远 1 1 文艺报 content63277.html 1 束沛德为文学“跑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