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与争鸣

军旅作家新使命,讴歌强军新时代

□魏远峰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我理解,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勇立时代潮头,上接文艺理想天光,下接官兵生活地气,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把新时代的文学写进官兵心里,把记录新时代的笔迹印在强军路上,是军旅作家的新使命。

“文者,贯道之器也。”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军旅作家决不能袖手旁观,做局外人,决不能置身事外,做游离者,要主动融入浩浩汤汤的时代大潮,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上。在这个波澜壮阔、百舸争流奔涌向前的进程中,流下自己的汗水,留下自己的文字,用深情的笔墨记录壮美时代,讴歌奋斗时代,礼赞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人民,是军旅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军旅作家,首先应该永远牢记文艺战士的身份,始终不忘为兵的初心,把这个初心时常擦亮,才能不迷航、不转向、走得远、走得正。我军的文艺队伍和文艺事业,从井冈烽火走来,从雪山草地走来,从延河宝塔走来,一路走进了新时代。历史已经证明,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军队文学始终是时代最刚强的音符,始终是军队最鲜亮的名片,是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新时代强军路上,军旅作家有责任为国家强盛、军队强大注入铁血阳刚、勇毅魂魄。军旅作家应该胸怀“国之大者”,把艺术理想融入强军伟业,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官兵、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创作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官兵风采、振奋战斗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文学作品,为进一步强固信仰、鼓足士气、淬炼思想加油,为强军兴军、迈向一流提供文化支撑。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题材,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创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浴火重生、全面改革、全面重塑,从南海之滨到北疆大漠,从东北丛林到雪域高原,广大官兵们立下冲天强军志,奋斗建功新时代。部队凤凰涅槃的变化和官兵热火朝天的生活,为军旅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厚的沃土。在强军事业比天大、人人争戴大红花的时代里,军旅作家不能缺位、不能失语,需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用我们连通血气的墨水,由衷地向奋斗着的英雄致敬。军改后,自己的工作与写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了一些英模个人和群体的事迹材料撰写,从“时代楷模”王锐、75集团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大学生女兵群体、“扫雷英雄”杜富国到习主席回信的“硬骨头六连”,作家与机关干事一起“联机作业”,挖掘感人事迹,描绘生动细节,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强军故事。我还参与了存史留史工作,编写年鉴和党史军史。完成这些任务,很多时候是与大家一边学一边干,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工作,与正式的文学创作是有区别的,但大气磅礴、气壮山河的强军使命在召唤,觉得自己责无旁贷。一句话,哪里强军事业红火,我们就扑到哪里去记录;哪些人强军事业干得漂亮,我们就挥笔去书写。作家的长处是用官兵听得懂、听得进的生动语言,把强军事业用心描准描细,为威武雄壮的强军时代讴歌放歌,心灵与时代同频共振,笔端与官兵息息相通。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在边关,一代又一代青春少年,远离城市的热闹,新脚印覆了旧脚印,新描红艳了旧描红。在基层,一个又一个英雄连队,赓续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他们过着像复印机复印出来的日子,却一步一步地推进着强军事业。正是这些基层官兵和连队,用奋斗挺起了人民军队的脊梁。我们应走进他们,与他们同吃一锅饭,同唱一首歌,体悟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这是文学创作的必须,也是军旅作家的使命。

作为军旅作家,应该永远记住,在基层一线流血流汗的官兵,才是最值得我们大写特写、大书特书的人。也只有从这个视角看去,创作才不会脱离“人民”。书写强军故事,不仅是时代所需、使命召唤,也代表着我们对基层官兵的根本态度。作家们只有放下言不由衷的夸夸其谈,放下养尊处优的高高在上,用蹲下来的姿态、最虔诚的内心对待基层官兵,才能写出饱含真情的文字。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记录英雄、书写英雄,弘扬英雄主义,是军事文学的重要特质。新时代,强军精武的英雄最感人,许党报国的官兵最可敬。这几年,我写了更多的纪实文学,比如写王锐的《战车809》、写“硬骨头六连”的《罗浮山下锻硬骨》,写“扫雷英雄”杜富国的长篇纪实文学《杜富国》,真不敢说达到多高艺术水准,但我敢说它们都饱含着对英雄的礼赞和真情。这几年,我还完成了几届“强军标兵”颁奖典礼的总策划、总撰稿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把每一位标兵的事迹写清楚,把标兵的“画像”画传神,把颁奖词写豪迈、写精彩,也是向标兵致敬、向英雄致敬。最开始接任务,的确矛盾过,这些写作与文学创作比较远,但随着走近他们的故事、走进英雄内心,我深深体会到,这个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升华。军旅作家应该记住记录时代、礼赞英雄这一永恒主题,用浓墨重彩礼赞英雄、讴歌英雄,把英雄时代的印记留下来,把英雄的事迹写下来,把英雄的形象树起来,把英雄的精神传开来。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对于军旅作家来说,艺术理想要追求一辈子,文人初心要坚守一辈子,少一点人生得失的“碎碎念”,多一些书写强军事业的心心念。古人说,“文以载道。”中国文学从来都有教化人心的使命。要教化人,先做好人。在改革强军大潮中,我从繁华的广州五羊新城,到了南宁一隅的五象岭,虽然离家远了,离舒适生活远了,但离强军事业的主体战士们更近了,离强军路上的奋斗者们更近了,这是创作之幸、人生之幸。作家的风骨应该是,生活中做个实在人,行文里流露真性情,遇大事体现真担当,奉天道、守正道、走大道,积跬步、汇细流,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做堂堂正正人、谋清清白白事、写真情实感文,放歌强军新时代,书写强军新时代。

(作者系军旅作家)

2022-01-19 □魏远峰 1 1 文艺报 content63359.html 1 军旅作家新使命,讴歌强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