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的“海派文学大系(1872-1949)”近日在上海启动。该项目规模预计为50卷、约2500万字。这是国内首套对海派文学明确予以定义的大型丛书,编成后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海派文学大系(1872-1949)”由学者陈思和、陈子善领衔主编,编委包括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段怀清、栾梅健等。该套大系计划由文学理论卷、通俗小说卷、新文学小说卷、近代散文卷、现代散文卷、旧体诗卷、新诗卷、翻译卷、史料卷等组成,以此全面展示和阐释海派文学的诞生与发展。
该项目主持人陈思和认为,海派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造就了独特的文学生态,留下了独特的文化遗产,对上海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当前上海文化建设中“新海派文化”的重要基础之一。而编撰一套相对全面立体的“海派文学大系”,不仅仅为了“返回历史”,更重要的是对当下和未来的城市文化建设有所参照、启发。
在复旦大学出版社近日举办的项目启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谈到,“海派文学”一词虽然正式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但从文化源头上可以追溯到晚清近代。以海纳百川为主要特征的上海城市文化,以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风格,参与并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建,对近代到现代文学的发轫、发展乃至融合、推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地区也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性鲜明的“海派文学”,则是一种以上海为书写对象的现代都市美学建构,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现代”一词的解码器。大家表示,编撰一套反映海派文学独到特点、系统汇集各家各类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海派文学大系”,对深入扎实推进海派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沪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