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的潜力,往往与其阅历相关,一个有过其它职业较长经历的作家,相对而言,更有条件写出厚重作品。因为他可以较为准确和深入地表现一个领域里人们特殊的生存状态,这是他的优势。读阿莹的长篇小说《长安》,我们能够分外感受到,一家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兴建、坐落在古城西安的大型军工国企,半世纪里经历了如何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直至创造出令国民振奋的国防业绩;就职于这家大型国企的领导干部和职工们,又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的考验,体验世情,辨识人心,获得弥足珍贵的人生信念。这样的题材,如此的跨度,显然不是局外作家靠一番采访就能圆满驾驭的。
小说里呈现的许多场面都是今日年轻人们难以想象的。解放之初,苏联专家圈定厂址,土地上遍布坟茔。毫无思想准备的师级军官忽大年被派来创办长安厂,清地时遇到文物贩子和清理墓室的人的围攻,状一直告到国务院,忽大年本人也遇袭昏迷在医院。仅仅这样一个开场,就带给读者许多新奇的观感,也带来新中国军工产业草创阶段的真切氛围。这种氛围弥漫开来,具有结实的质感,揭开了这一产业历来被蒙上的神秘面纱。
从长安军工厂长期发展过程看,对科研与生产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历次运动带来的冲击,它们扰乱了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必要的人际矛盾,更贻误了国防现代化的脚步。《长安》很大的价值,在于借助作者的亲身阅历,帮助后人正确认识历史教训,从而在前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觉平稳。
忽大年和黄老虎是小说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关系持续数十年,纠缠全篇。黄老虎乃忽大年的老部下,在战争年代被忽提拔为保卫干事,后跟随忽到长安厂任保卫组长。忽对黄很信任,平日黄可以毫不客气地端起忽的茶杯喝水,忽并不介意,可见彼此情谊之深。然而,在运动中,身为全厂领导的忽大年常常受到批判,黄老虎也就一再有机会取而代之,主持工作。显然,在权力的诱惑之下,黄是乐于选择“进步”的,但面对老首长,有时又需要做出自我表白。忽大年眼看他气焰日盛,心里“不是滋味”,而黄又不能长久得势,风向一转,便“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下来”,甚至有过和忽一起挨斗的时候。此时,忽大年倒是为黄愤愤不平,认为有些责任自己有份,不能让黄一人承担。这里,重要的不是写形势,是写形势下对人性和人品的考验。忽大年虽然历经沧桑,时起时伏,但始终保持着革命初心和正直本色,终于修成正果。黄老虎在正常环境下可以不失常态,本分做人,遇到天赐机遇,获得某些“上升空间”,则可能失去理智,愧对良知,投机趋利,到头来却是一场空。这部作品书写的“过来人”的经验,对许多后来人的生活选择都具有醒世意义,毕竟世事变幻,人生莫测。
小说中的各种人物关系得到精心设计和刻画,其中,忽大年和黑妞儿、靳子的姻缘最为复杂。在战争年月,忽大年参军前与黑妞儿有过两夜失败的交会,留下休书,后在部队与靳子结为夫妇。没想到黑妞儿仍认定他为夫君,不肯他嫁,在解放后找上门来,并落在长安厂参加工作,造成一场人伦危机。作品的不落窠臼之处,在于没有像寻常情节那样,以前妻的离去告终,相反,是以后妻辞世、主人公与前妻续缘了结。这里面,前前后后便生出不少纠葛,检验了当事人的品行。过程中黑妞儿虽然泼辣,但眼看着靳子要喝煤油,便不再勉强,与忽大年平静相处。靳子惦记着黑妞儿,好心为她和黄老虎做媒。运动中,黑妞儿一度比忽大年更风光,未听忽提醒劝阻,而她参加群众组织只是为了保护忽,并在忽陷于绝境时施以援手。三个人都是好人,只是出于阴差阳错结出恩怨,而他们在此种情境下的所作所为,并无可指摘,彰显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光泽。忽大年与黑妞儿经过小半生光阴,闯过大风大浪,才真正达到相知甚深,这种产生于人间的情感内涵也是颇为独特的。作为女性形象,黑妞儿的类型在当代文学创作中非常特别。
《长安》是一部标准的主旋律作品,相当程度上真实记录了一家军工企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种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干扰,将火箭弹送上天,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重要使命。而它能够紧紧抓住读者、让人读至篇末的重要原因,则是由于作者能够正视现实、不回避历史,在通篇中结构有悬念和紧张情境,充满多方面的冲突。小说的基本面仍然是故事,而故事的内核仍然是人际关系与冲突。阿莹能够透彻理解这一层,从谋篇布局始即做出坚持和把握,方能够在主题创作中获得不俗表现。他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阿莹还为自己作品制定了基调的质地,那就是努力使之贴近生活原色,保存生活气息。《长安》中并不是所有场面都扣人心弦,但几乎没有什么场面出自矫情臆造。《长安》中并不是所有角色都牵动人心,但几乎没有一个角色在生活中找不到原型。每个人物做出的事、说出的话,大都不脱常情,不失常理。即便是主人公,有大功于社稷和企业,也不是没有过一点有失体面的作为。应该说,作者的文学观念是较为成熟的,追求的方向是可靠的,这将使他的写作具有长远的前景。
阿莹是陕西作家,继承了陕西作家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为陕西文学创作增添了新的光彩,令人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