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2月27日,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云南省作协、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帕男诗歌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出席并讲话。《诗刊》主编李少君、副主编霍俊明,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胡性能,楚雄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向阳,楚雄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光彪等主办方代表,吴思敬、曾凡华、曾镇南、王山、何向阳、石一宁、徐可、李晓东、曹宇翔、黄国辉、北乔、敬文东、普驰达岭、李林荣等专家与会,围绕六卷本《帕男诗选集》进行研讨。
瑶族作家帕男在湖南江华县出生、成长,1987年到云南楚雄工作、生活,在30多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多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集。此次由团结出版社推出的六卷本《帕男诗选集》,选入了诗人2013年至2020年间创作的上千首诗作。与会者谈到,帕男是一个高产的诗人,诗歌创作的“肺活量”特别大。帕男的诗歌创造力饱满,他仿佛变成了诗的雷达和接收器,捕捉来自生活的、自然的、社会的、内心的多种元素,迅速转化成诗。这些诗成为了他生活和心灵的真实记录,诗与人相互印证,体现出一种虔诚的创作态度。在创作中,帕男尽量追求题材、诗体、技法的多样性,在哲学思辨、语言奇特化等方面也进行了多样的探索,这使其诗作具有多变的风格。但过大的创作量,也使其部分作品存在语言不够精练的问题。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诗人,帕男使用不少民族事象作为诗歌的意象,但他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依托自我的思辨力和想象力进行诗意的提升,使诗作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呈现出多声部交响的美学效果,有哲学的繁复意味,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风暴。
帕男在研讨会最后说:“我始终相信,诗歌是有力量的,能使万物从冬眠中复苏;诗歌是浪漫的,能让广袤的大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诗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拥有童心的人,诗歌是他们呈现在成人面前的天真的童话,诗人的价值就在于引领迷茫的人们回到早已失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