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重要历史节点,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纪念馆的建立有利于系统研究抗战历史。“抗战十四年”由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提出,马国良等多位住黑龙江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抗日战争时间应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的提案》及相关建议,最终在国家层面得到采纳落实,肯定了1931年至1937年东北人民奋力抵抗外敌入侵的伟大功绩,也是对先烈的缅怀和纪念。
但目前,作为“抗战十四年”主战场的东北三省,缺乏相关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深入挖掘整理“抗战十四年”史料,用史实发言,有利于还原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也可为历史研究者提供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参照,促进对抗战历史的深入系统研究。
二是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将“八年抗战”统一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覆盖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但整体上,对于“十四年抗战”的社会宣传力度和教育成效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建立专题纪念馆,有助于深入挖掘抗日战争留下的战略遗产,有助于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因此,我建议,一是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黑龙江馆、吉林馆、辽宁馆。发生在黑龙江省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军队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东北抗联11个军,有9个半诞生和战斗在黑龙江,哈尔滨也是东北地区最早解放的城市;吉林省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时期扶持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的所在地,抗日是百姓心之所向;辽宁省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也是东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前沿。建议由文旅部牵头,结合东北三省各自的抗战路线图,统筹布局,各展优势,建立三省“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广泛征集有关“抗战十四年”的革命文物、珍贵档案和历史文献,并实现三馆数字联网,呈现抗联全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是加强对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的财政支持,鼓励和争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明确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等,把“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谋划,积极推进,中央财政予以适当支持,各地方财政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投入,鼓励和争取有志于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社会力量出资和参与,人事部门对机构建设和人才配备等予以支持。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