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全国两会特刊

以“阅读大学”提升全民阅读的质效

□朱晓进

“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各种读书主题活动,加强阅读服务和保障力度,全民阅读率得到提升。但是,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十多年来,公民的阅读素质提升还较为缓慢,在互联网时代和各种文化游戏项目日益丰富的时代,我国公民纸质书籍的阅读量、阅读时间还很有限。就一个城市来讲,每年阅读书籍达到300万字、400万字、500万字的市民有多少?累计阅读书籍达到5000万字、1亿字、2亿字的读者有多少?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各地所选和树立的一些“阅读典型”每年的书籍阅读量达到多少万字、累计阅读书籍多少万字也不得而知,难以判断出真实的阅读水平和素质。

公民的学习素质、阅读素质培养历来是最艰难的工作和长期性工作,9年义务教育学习,高考压力下的3年高中学习,以及大学4年的高等教育,尚且难以塑造出大批有良好阅读素质的学习型公民,何况全民阅读活动所开展的推动工作还没有考试、考学的压力和激励,在提升公民阅读素质方面的成效自然也就较为有限。图书馆是推动全民阅读的主力军、主阵地,一座城市的每个公共图书馆就是一所“阅读学校”。多年来,各地图书馆积极开展阅读征文、阅读竞赛、优秀读者评选等活动,为推动全民阅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图书馆助力全民阅读工作的质效,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和凝聚读者的优势,以“阅读大学”的模式,探索更有成效的阅读激励机制,推进全民阅读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对此,以一级公共图书馆为例,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第一,构建“阅读大学”的基本思路。一是借鉴自学考试培养人才的制度,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以读者为学生,以借阅书籍档案为学籍,以书籍阅读量为导向,建立开放型的图书馆“阅读大学”。二是按照“阅读字数——阅读质量——撰写文章”的递进路径,建立阅读成绩、“星级读者”和“阅读学位”激励机制,培养读者阅读素质。三是以每年培育书籍阅读量300万字以上、终身书籍阅读量1.5-2亿字的读者为目标,培养成千上万的高素质读者和学习型公民。

第二,建立读者阅读成绩数据库。根据读者借阅图书的适时档案和阅读成果,建立以阅读字数、阅读笔记和撰写文章三个方面内容的读者阅读成绩。

第三,建立“星级读者”激励机制。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阅读成绩,设立1-5星级“星级读者”,并颁发证书。其中,书籍阅读字数可以是年度阅读量300万字以上,也可以是累计阅读量达到一定字数。为强化读者素质提升,四星、五星级证书还应有阅读内容、阅读质量、撰写文章的要求。相关参考标准如下表:

第四,建立“阅读学位”激励机制。在“星级读者”机制的基础上,借用学术领域名称,设立4个层次的“阅读学位”,分别是“阅读学士”“阅读硕士”“阅读博士”“阅读博士后”或“阅读院士”。根据不同的阅读成绩,授予不同“阅读学位”,相关参考标准如下表。

第五,解放思想,高位认识。城市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大学”建设,是一项创新工作,既需要解放思想,也要有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安排。一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特别是在“大学”名称的使用、“学位”名称的借用上,要突破“没有政策规定”“是否违反政策”等思想禁锢,敢于使用,只要有利于全民阅读工作,就不怕非议。二是要像办一所正规大学一样,制定几十年乃至百年间的发展规划,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人的素质培养,历来都是长期努力的结果,通过“阅读大学”培养公民阅读素质、学习能力,也必须遵循这一社会规律。三是以全日制高校为追赶目标,力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每个一级图书馆培养出十几万名年阅读量5000万字以上的公民,培养出几万名年阅读量1亿字或2亿字以上阅读量的公民,这样的成就足以与一所普通高校媲美。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就等于增加两三千所高等学校。

第六,扎实推进“阅读大学”建设。“阅读大学”的建设和创办初期,还需要扎实的工作推进措施。一是开展“招生”宣传,二是完善“学生”成绩,三是严格阅读成绩审查。为防止少数读者只借不读、制造虚假阅读量的情况,可建立当面审查制度。四是建立“作业”交流平台,将读者撰写的文章视为“阅读大学”的“学生作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作业”交流平台,根据“作业”内容组织交流、评比,汇聚一批高质量的学习研究成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22-03-09 □朱晓进 1 1 文艺报 content63894.html 1 以“阅读大学”提升全民阅读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