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口罩成了亿万人群生活、出行的“标配”。废旧口罩存在数量激增、降解速度慢、处理方式规定不严格等问题,有造成环境污染、病毒传播的极大隐患。
废弃口罩的回收与处理,值得也必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口罩在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但废弃口罩属于危险废物,如果处置不当,将会成为新的传播媒介,导致前功尽弃。按照不同的来源分类,废弃口罩可分为医用废弃口罩、集中隔离场所或隔离进行医学观察人员所产生的废弃口罩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废弃口罩三种。随着疫情防控的持续和人员流动的加大,废弃口罩数量必将大大增加,引发新疫情的可能性加大。建议依法管理和科学处置废弃口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对于废弃口罩的处置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废弃口罩的处置能力、风险意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处置废弃口罩的能力与各地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水平直接相关,一些地方由于垃圾分类体系不健全,导致安全处置水平不高,想短期补齐短板并不容易。相较于处理能力提升,更大的挑战在于市民能否自觉落实废弃口罩分类单独投放,这取决于市民的风险意识和卫生素养高低。很多市民不清楚废弃口罩是扔掉还是烧掉,扔掉的话也不清楚属于有害垃圾还是生活垃圾。二是一些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地区废弃口罩处置困难较多。农村地区处置废弃口罩存在人员分散、容器缺乏、管理薄弱、末端处理设施不完备等隐患。多地村镇干部反映,农村住户分散,专人收集受到人力和技术的限制。同时由于处置能力有限,不少村镇很难做到“日产日清”,由此增大了风险。同时,也应警惕城乡接合部地区这类外来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成为治理盲点。三是关于废弃口罩处置的文件多、通知多,但落实难、监管难,有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不少地区已经制定并实施废弃口罩管理的专项规定,取得良好工作成效。但也有些地方工作流于形式,只满足于出台文件和通知。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拾荒者从垃圾桶拾取口罩使用,不法分子寻找废弃口罩进行简单处理重新售卖的情况,要重视疫情常态化防控中这一漏洞。
针对上述情况,我建议首先从严执法监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应采取零容忍态度。地方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整合危险废物管理、传染病防治、医疗废物管理和有害垃圾处理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在立法权限范围内尽快制定关于废弃口罩管理的专项规定。进一步强化强制性管理规定,并且保证能够得到最有力的执行。其次,在现有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完善有害垃圾处置制度,构建全覆盖的日常废弃口罩处置体系。在此非常时期,可以全员动员,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职能,将废弃口罩处置工作落细落实,深入到村、社区、商场、车站、办公楼等各类场所,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日常废弃口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最后,鼓励推动口罩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生产企业应在制作材料上进行深入探索,加强研发可降解口罩,避免口罩对环境、生物和人造成危害,或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载体。回收处理口罩的企业也应加强相关研究,转换思路,在充分消毒的基础上“变废为宝”,有偿回收,将其转换为各类辅助材料。要加大对废弃口罩的危害及处理方式的正确宣传,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需要共同努力,采用多种办法,大力普及口罩回收处理的正确方式并养成良好习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