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到生活中去撷取一束光

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举行作家观影会

本报讯(记者 李晓晨) 3月7日,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作家观影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观影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主持。陈建功、张和平、王一川、饶曙光、王强等专家学者和主创团队代表出席观影会。

《你是我的一束光》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张和平、刘恒分别担任总策划和编剧,王强执导,袁文康、王西领衔主演,讲述了乡村振兴中一线工作人员不忘初心、奉献与坚守的故事。作为云南省重点精品力作,影片通过一段跨越三千公里的寻心之旅,书写动人的真情故事,展示新时代云南边疆的新气象,以别样的方式致敬脱贫攻坚英雄。

“在这个票房至上的时代,还有文学的这束光给电影带来感动,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再次唤醒了文学人的自豪。”陈建功谈到,剧作家应当不断创新。艺术领域也是如此,从电影到电视剧、从编剧到监制,有很多新领域等待创作者不断尝试,在生活中要不断扩展视野,尤其是作家,要到生活中去撷取一束光,用这束光照亮普通的日常生活。

曾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多年院长的张和平说,塑造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的人物形象不仅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任务,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这部电影的男女主人公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编剧的成功,也是导演和演员的成功。《你是我的一束光》中空灵的音乐贯穿始终,电影音乐艺术得以表达充分。

王一川用四个“化”来阐述这部电影:首先是“化大为小”,把脱贫攻坚大主题转化为普通小人物的生活,可信、可亲、可爱;其次是“化理为情”,成功地将一个理性命题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三是“化悲为喜”,用轻喜剧的艺术手段表达“悲”的主题,以“一波四折”处理方式层层推进;最后是“化显为隐”,作为一部纪念和歌颂在云南脱贫攻坚进程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电影,主题隐藏在影片深处,通过好故事揭示一个重大主题。

饶曙光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要重新辨析文学和电影的关系。面对电影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同质化表达,刘恒对此片的处理更为深远。《你是我的一束光》有悬疑类型片的风格,以“轻喜剧+公路电影”的模式,塑造感人、接地气的人物群像,与普通观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导演王强说自己对文学有极大的敬畏之心,钟爱诗歌、小说,观影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接受作家观众们的审视,让他感到十分荣幸。

李敬泽在最后总结时说,这部电影让他很受感动,在影片的大与小、情与理、喜与悲中,能看出刘恒老到的处理手法,既像作家一样思考,又像电影艺术家一样表达,功力非凡。“我们看电影时,往往希望进入一个梦,跟我们的现实没什么关系,但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我感到电影里所说的一切都与我们相关。”李敬泽表示,这是现代电影里不多的一种气质,通过电影召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共通的情感,“不单纯为歌颂什么,而是为了强调,我们所有人都要成为别人的光。”

2022-03-11 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举行作家观影会 1 1 文艺报 content63922.html 1 到生活中去撷取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