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8日下午,中国作协、中国科协合作交流座谈会暨战略协议签署仪式在鲁迅文学院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等出席活动。活动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主持。
张宏森代表中国作协对张玉卓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作协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科协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协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作协和中国科协都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学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双方相互支持,切磋共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友谊。双方开展战略合作,对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精神共同富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张宏森指出,科学和文学犹如人类文明进步的两轮双翼,相辅相成,相互映照,相互点亮,相互滋养,共同传承着探索与发现的基因,以不同方式追寻真理和秩序,洞察宇宙人心的奥秘。新的科学变革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与理想的边界,科学和文学二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敞开怀抱,水乳交融,面向新生,孕育可能。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科普科幻作品的兴盛,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文化成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映射。科技强国、人文固本,科技强身、人文强心。在科技昌明的时代,科技创新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和现实支撑,人文精神则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高度,科技工作者、文学工作者都承担着庄严的责任和使命。期待涌现出更多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人文性与科学性兼备的精品力作,激励更多文学工作者拓宽认知视野,走进现代科技发展前沿,投入科技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以饱满充沛的笔墨呈现科技领域的恢弘史诗。文学要成为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中一支独特的力量,要提升优质科普科幻内容资源与公共服务生产和传播能力,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要共同促进科普科幻题材作品“出海”,展现中国风貌,讲好中国故事。
张玉卓代表中国科协表示,中国科协与中国作协都肩负着团结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使命,发挥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双方在科普科幻作品创作、科学家精神弘扬、科普科幻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互学互鉴空间和广泛交集。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双方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文艺工作和群团工作等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行动,双方将共同为科技工作者、文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创新创造搭建广阔平台,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张玉卓强调,此次合作,双方将共同强化思想文化引领,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创新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广泛凝心聚力;共同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支持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开展科学普及,产出更多蕴含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精品力作;发挥“科普中国”平台优势,共建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推动全民阅读和文学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科学文化传播力;共同培育科普科幻人才,引导网络文学作家投入科普科幻创作,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科学精神;拓展开放合作,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共同发起科幻交流计划,推进高水平国际科幻平台建设,促进科普科幻文学国际传播,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中国科协和中国作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育先机、应变局、开新局,共同书写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新篇章。
张宏森、张玉卓等还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现代作家书房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设展,全面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光辉成就和伟大精神,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百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的重要论述。
据悉,中国作协、中国科协将围绕“国之大者”,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创作扶持、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推广服务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在培育科学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加强科普科幻原创精品供给,推动科普科幻文学国际传播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在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通过举办“作家走进科学”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为作家授课、组织“中国一日·科技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定点深入生活、重点作品扶持、美好生活基层行等项目,支持作家参与科技创新领域采访活动;提升优质科普科幻内容资源与公共服务生产和传播能力,创新表达方式,拓展活动载体,继续擦亮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学风传承行动、书香中国·文学有我、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等品牌,丰富人民精神家园,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围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科学文化软实力,增进中外文明互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