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题材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将扶贫这一重大主题和经典电影《五朵金花》(1959)进行对接,为扶贫这一重大的新时代工程的影像表达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亦为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赋予了经典的述说话语,创新性地完成了“中国叙事”。同时,该片还通过对人物心灵成长史和救赎史的细致表达,深入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和情感等人本层面,对经典IP进行了新时代的诠释和升华。
该片表现在职场和情场均不如意的音乐人穆随心驱车前往云南贫困地区小学,偶遇下乡扶贫的电视台主持人单亲妈妈彭彭以及另外4位当地女性:村委会第一书记晓琳、养猪致富的乡村企业老板段文红、村卫生所医生鹿鸣、村演出队队员何雪雁。他试图把她们组织成为“新五朵金花”,作为适合上电视的歌唱组合“女团”。在寻找并组团的过程中,穆随心和彭彭逐渐发现了彼此身上的亮光,也触摸到内心最深处的秘密伤口;随着心结的打开,金花绽放,爱的源流重新回归。
这其中,20世纪50年代的影片《五朵金花》中的多种元素在《你是我的一束光》中呈现出来,经典再次迸发出动人的魅力。首先,“五朵金花”女性元素的呈现。《五朵金花》影片的主线,是男主角阿鹏寻找恋人金花的故事,在寻找过程中五朵金花相继呈现。《你是我的一束光》大体亦是延续了寻找金花的主线,穆随心一直在组建“五朵金花”的合唱团参加比赛,在这一过程中,既涌现了由上一代乡村教师组成的“老五朵金花”,更有新一代扶贫女性组建的新的歌唱“女团”。影片将新五朵金花作为重点表现,新五朵金花在人物设置上尽量与经典的《五朵金花》中的五朵金花人物相对应,由乡村干部、乡村企业家、乡村医生、乡村演出队队员等女性组成。与经典不同的是,现代金花们放弃了城市生活去乡村扶贫,在振兴乡村的大舞台上尽情绽放。现代金花们这种对乡村的回归,和经典影片的金花们置身于社会主义劳动建设的情节设置遥相呼应,是对经典延续的显著呈现。其次,《你是我的一束光》中的音乐元素,是对原经典影片中经典元素的又一呈现。影片《五朵金花》最为显著的特色便是其音乐,歌曲占据了一大部分,给观众留下了《蝴蝶泉边》等诸多难忘的音乐经典,成为一代中国观众的集体记忆。《你是我的一束光》的主线也是由音乐串起,且表达的人物情绪也很空灵,有音乐的感觉。此外,全片也充溢着《五朵金花》中诸多经典音乐,唤醒了观众对经典音乐的记忆。片中多次出现的主题曲《你是一束光》,带来更为感人的力量,特别是片尾部分,主题曲伴随着彭彭的闪回出现,牺牲在脱贫一线的丈夫孙雨桐的深情告白缓缓响起,舒缓动听的旋律搭配细腻坚定的嗓音,将彭彭的情感经历娓娓道来,传递出无畏风雨的温暖力量。这既是优美的爱情舞曲,又是扶贫攻坚的壮曲。第三,该片中的喜剧元素,亦是对经典的延续。《五朵金花》的另一艺术魅力是对喜剧元素的营造,特别是以合情合理的误会、巧合、阴差阳错的情节为主营造出的“歌颂性喜剧”,这在《你是我的一束光》中有着延续。影片开始便以轻喜剧风格表现穆随心去云南乡下寻找音乐“女团”,寻觅“新五朵金花”的过程,充满了喜剧性,特别是乡村企业家段文红因自身问题及同丈夫之间的角色反差等,更是带给观众热烈而欢快的喜感。影片中段文红由于深切的情感表达,渐渐远离了喜剧风格,但最后穆随心因抢救学生落水,裤子被洪水冲走,尴尬之中,彭彭扔过来一条裤衩,影片最后的画面定格在这条裤衩上,这不但表明二人走出了情感的阴霾,而且又重回喜剧,使得喜剧成为全片的主基调之一。除上述三个方面的延续外,《你是我的一束光》在爱情表现和云南大理风光的再现等方面也沿袭了《五朵金花》中的经典元素,这些沿袭,使得本片将现代的扶贫故事构筑在经典IP之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讲述有了坚实的经典依托。
该片对经典的延续与传承,绝不是简单重复和机械照搬,而是在延续的同时又赋予更多现代元素,使得传统IP更具现代力量。首先,影片主题将原《五朵金花》中的社会主义劳动建设主题置换为新时代扶贫主题,这样的置换为影片进行现代性赋能,使得经典叙述具有了新时代的特性。
深切关注人物的内心、表现人本情怀,是《你是我的一束光》对经典IP《五朵金花》进行现代性赋能的另一重要表现。《五朵金花》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劳动本能和美好爱情,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太可能更深入地触及人本。而《你是我的一束光》在此方面走得更为深入。影片从人物入手,通过家庭、亲人把人物的精神和内在动力表达出来,侧重于人物精神力量和人性深层的情感世界的表达。如片中对女主角彭彭的表达,处处通过捕捉生活细节,挖掘和揭露她灵魂深处最隐秘的伤痛和最浓厚的情感,直至推向最后的情感高潮。影片对男主角穆随心的表现亦是如此,他从一开始便陷入爱情和事业的双重失意,在组建音乐女团并结识了彭彭之后,心灵开始得以救赎并逐渐成长。最终,彭彭前夫孙雨桐的脱贫攻坚精神在他身上得以延续,他和彭彭在情感上也终成正果。
通过对《五朵金花》这一经典IP的延续,《你是我的一束光》在书写新时代方面获得了经典的支撑;同时该片又通过主题的置换特别是人本的表现,对经典IP进行现代性赋能,体现了对“中国叙事”的创新性表达。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