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网络文艺

《开端》是怎么“吃第一口螃蟹”的?

——访网络文学作家祈祷君 □虞 婧

《开端》剧照

2022年开年热播的网络剧《开端》,有着新颖的“设定”、惊心动魄的剧情,从文学、影视的角度,都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作者和影视团队经过了怎样的磨合?网络文学的剧改和原著写作又该如何相辅相成?“热浪”过后,我们可以从原著作者祈祷君平静的“回看”里去看见更多。

作家写出好作品的“开端”

虞 婧:您是怎么想到写《开端》这样一部作品的?

祈祷君:源于我在看到过很多以悲剧结尾的“公交车事件”后所产生的“能不能救下他们”的念头。特别是在我通过网络和新闻了解过这些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其中的经过后,脑子里这种念头就会更加强烈。强烈的某种愿望,是作家会写出一个好作品的“开端”。

虞 婧:公交车上的乘客各有特色,可以选取几位谈谈人设出发点吗?

祈祷君:关于其他人物的讨论,网上已经有很多了,我补充几个我留下遗憾的人物。改编剧里出现了一些新人物,比如“一哥”的原型钥匙男,被增加了直播属性;比如健身教练,这个人物在原著里是没有的。他们是在剧本修改阶段,为丰满剧情、使得公交车里看起来没那么空旷而增设的人物。我改编剧本初稿时,扩写了包括老焦、卢笛在内的这些乘客的人生经历,让剧中的人物形象更饱满,也增加了剧情的合理性、真实性。但健身教练和一哥这两个角色最初被提出来时,我是强烈反对的。从逻辑上看,车上如果已经有了健身教练这个“武力值”的天花板人物,李诗情就没必要找肖鹤云,只要教练一出手,陶映红肯定不敌。此外,一哥的实时直播属性会暴露车上实况,警方大可直接调取直播内容,没必要问询男女主角。我担心这两个人物对剧情反倒是一个阻碍作用。经过反复的讨论,这两个角色最终还是保留了,但是修改了一些剧情和对白,一哥不再实时直播,更多时候起“引线”作用,调剂着车上沉闷的气氛;健身教练戴上了耳机,更多的时候是“下线”状态。现在我再回看这两个角色,觉得做得还是不够好。一个好的编剧如果能化不利的“人设”或因素为优势,用剧情的推动和反转将剧情转化为更合理、更完整的故事,或许效果更好。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会和“完整”其他角色一样,给他们构建更完整的背景故事,让他们在车上的“存在”变得更合理。

虞 婧:《开端》小说的标签是“无限流”,您觉得这种讲故事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祈祷君:无论是“密室逃脱”“平行宇宙”还是“时间轮回”,许多包罗万象的种类都可以归于“无限流”这个标签下。而“无限的想象和延伸”是这个流派或者说类型最大的风格。譬如《开端》这本书,如果我愿意,可以让主角们一直循环到“无限多”的次数,不停“升级”直至成为一个“超人”(这也是很多无限流作品的故事手法),但这样的故事就未免太过拖沓了,也违背我想讲一个“普通人拯救世界”的初衷。

虞 婧:所以主要运用了时间循环的形式?

祈祷君:在原著大纲阶段,我只是单纯想写一个悬疑推理的故事,讲一个普通人如何在车上解决炸弹危机。但我在设计悬疑和剧情的迭进过程时无奈地发现,除非主角有“读档重来”的机会,否则作为一个普通人既没有力量拯救任何人,也不具备收集情报的能力,更不可能让全车人信任并帮助他们。所以为了“破局”,在一次次修改大纲和细纲之后,我完成了不停“重来”的推理过程,在小说里增添了“时间循环”的元素,最终变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开端》。电视剧的表现形式虽然是时间循环,但内核是东方式的人文探索,每个人都是普通人,都有局限性,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齐心协力的不停尝试,最终拯救了世界,这才是更符合中国人思维模式的故事。《开端》在精神内核上,完全表达了我们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做“吃第一口螃蟹”的人有多难

虞 婧:小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的?是否遇到过瓶颈期?

祈祷君:2019年8月首发在晋江文学城,3个月完本。这本书最大的写作难点是伏笔的埋设和悬疑部分的递进与反转,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种时间循环类型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尝试悬疑类型的小说。因为写作前就做了大量的推演和考据,所以最大的瓶颈是在整理大纲的时候,这种瓶颈通过在写作前不停推理循环步骤的过程中度过了。

虞 婧:正午阳光出品过《琅琊榜》《大江大河》《都挺好》《山海情》等优秀影视作品,能不能分享一下参与编剧的过程和心情?

祈祷君:在一个很寻常的下午,我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封邮件,是来自正午阳光团队的,内容是沟通我的小说《开端》的影视改编合作事宜,也有了之后我成为《开端》编剧的后续。这部剧的初稿我用了半年时间,其他主创们进组后我们又一起打磨了3个月的剧本。在此期间,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时间循环”这个题材新鲜而小众,无论是导演组、制片组还是道具组,每个部门都在反复推敲和讨论这个剧该怎么拍、用什么方式拍、在哪儿拍、用什么技术拍,该怎么呈现,怎么在呈现中不穿帮,还要把伏笔表现出来。所以整个剧制作和拍摄的过程本身就像是一场场的“循环”,每一次的“推倒重来”就可能是一个新版本的产生。

我后来统计了下,光《开端》的剧本我就写了4个版本,开头和结尾的版本就更多了。从剧本阶段到拍摄阶段,再到剪辑和后期,无数人的心血、汗水和无数次的尝试,最终才凝聚成了这部作品。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不会知道做“吃第一口螃蟹”的人有多难。

虞 婧:您觉得《开端》能受到大家喜欢的原因有哪些?

祈祷君:《开端》能红靠的是认真和尊重。我写小说时努力地要讲一个“普通人拯救世界的故事”。我从不将笔下的人物当作“纸片人”和“工具人”,而是努力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也因此才有了《开端》被改编的机会。主创团队在理解了我创作这部剧的内核是“普通人”而不是“升级闯关”后,认真听取了我的想法。导演、制片主任以及每一个工作人员,也会去尝试使用新技术、新题材、新的拍摄手法来突破自己,这是对自己所处领域该有的认真与尊重,好的生态圈从来都是和谐共赢的。

《开端》的演员们理解了故事里每个角色的个性和深层次的东西,既塑造出了“普通人”的人性,也塑造出了“英雄”式的“神性”。尤其是刘丹老师饰演的陶映红,我在看到这个角色时都为之深深震撼。这个角色从服装、神态到台词的表现方法,其实都和我的原著以及剧本中的设定不一样了,这些都是她坚持和再次创作的结果。她不但理解了我塑造这个人物的原因,甚至还超越了我的理解,将“锅姨”这个角色同时作为“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复杂性与悲剧性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这些演员对角色、对观众的认真和尊重,是做不到这么深刻地理解一个角色的。

虞 婧:参与剧本改编对您之后的创作思路有什么启发?

祈祷君:在整个不停修改和反复讨论的过程中,我也经历着从小说作者的思维到编剧思维的变化。当作者时,你的故事是你的价值观和思想的体现。但变成一部戏时,现实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有时甚至某个拍摄技术的难题都可能造成剧情的变动。在这个过程里,我完成了一个网络作家到编剧的身份转变。“反复修改和推倒重来的过程确实能让作品打磨得更精彩”,这就是我在这次参与剧改后得到的最大收获。之后我会继续将精力放在创作出“好故事”上,用作品说话。

“普通人”和“英雄”

虞 婧:《开端》中最让我震撼的一个情节是,在第17次循环的时候,当李诗情想以借卫生巾的理由探“锅姨”虚实无果的时候,老焦作为一个男人,竟然不害怕车上人的目光,耐心地翻到箱底拿出了卫生巾想要帮助李诗情,继而插叙他的故事以及对女儿的爱。这一段落有转折有感动有爆点。您能谈谈这一情节的设计吗?

祈祷君:中国式的父爱很多是深沉的、含蓄的。他们在自己的儿女面前可能木讷而寡言,但他们却能为子女做出很多无法想象的事情。王兴德和老焦都有女儿,他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女儿,一个为了女儿“赴死”,一个为了女儿“求生”,他们是我在这个剧情里关于父亲的“对照组”,是人性和父爱的一体两面。而在《开端》里,主角组面临的最难的两个难关,一个是探查老焦带的行李箱,一个是让一心求死的司机停车。我是个不崇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暴力只会滋生出新的恶,“建立信任”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那要如何让两个被生活的苦难和压力折磨的中年父亲对主角组产生“信任”?李诗情这个角色因为承载着“女儿”的身份,就成为了老焦和王兴德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面上的人性折射,也成了故事“破局”的关键。

虞 婧:《开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是普通人的英雄情怀和责任意识,内核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您的“开”系列其他几部作品《开盘》《开奖》《开学》以及正在更新的作品《开更》也是这样的创作手法吗?您怎么看待现实题材创作?

祈祷君:我在刚刚写网络小说时,我的主角不是帝王将相就是英雄俊杰。这是和我所处的写作环境息息相关的。在网络上连载小说,就必须满足读者的阅读快感,不但在剧情上要足够紧凑,在主角的塑造上更要足够鲜明和打动人,否则就很容易“泯然众人矣”。所以大部分时候,普通人在其中是作为配角出现的。我在刚开始写作时确实也沉溺于这种写“超人”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我创作小说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阅历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转变,从创作小说《木兰无长兄》开始,我思考起“普通人”和“英雄”的区别,并由此在创作角色时更多地用“普通人”“小人物”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借由故事的发展来尝试诠释二者之间的不同。渐渐地,我就变成了读者眼中“擅长塑造群像”的作者之一,我笔下的配角因为作出了“不普通”的选择,成为了能被读者们牢牢记住的角色。这是我创作小说的第二个阶段。

人到中年后,我的人生观也发生了更加剧烈的变化,我开始创作以“普通人”为主角的“开”系列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的每一位主角都是有着这样那样缺点的普通人,但他们会通过不停的学习和思考来弥补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并且在解决困境的过程中最终达成“普通人”和“英雄”这两个身份之间的转变。就像我的作品反复强调的那样,“能打动人的不是英雄身上超凡的能力,而是他们所作出的超凡选择”。下阶段,我可能更多地尝试一些我没写过的题材,比如科幻或者惊悚类型的。

祈祷君,晋江文学城签约作家,2009年开始创作,代表作《开端》《老身聊发少年狂》《木兰无长兄》《寡人无疾》等,多部作品改编为影视、游戏、动漫、有声读物等。

2022-03-23 ——访网络文学作家祈祷君 □虞 婧 1 1 文艺报 content64109.html 1 《开端》是怎么“吃第一口螃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