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科幻

“四勿准则”与“三定律”

——双翅目科幻创作中的东西哲思 ■郭 伟

在科幻圈里,双翅目的创作是个相当异质的存在,有点小众,却又篇篇都是与众不同的精品佳作。

第一次读到双翅目的文字,并不是科幻小说,而是载于《科幻世界》2017年第5期的一篇短文《莱布尼茨的胜利》。此文论述莱布尼茨与牛顿两位大学者的思想风格之争,最终巴洛克战胜了古典。文虽短小,举重若轻,妙趣横生,足显哲学史功底。双翅目的确是位哲学研究者,这使得她的科幻小说创作也满溢哲思智趣。双翅目已经结集出版了两部短篇科幻小说集《公鸡王子》和《猞猁学派》。除却一个重复的篇目外,共收录作品13则,皆构思精妙,融贯东西哲思。

纵观科幻发展史,带有哲思意味的科幻创作其实并不少见,甚至科幻这一文类本身就内设了思想实验的特质。然而,双翅目的创作带有严谨的学院派印记,同时又毫不滞涩,带着明显的个人风格。

在双翅目独具一格的科幻—哲学设定中,“四勿准则”无疑最为醒目。昔日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为了应对科幻叙事中的“弗兰肯斯坦情结”,为他笔下的机器人设定了“三定律”: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2、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3、除非违背第一或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阿西莫夫的“三定律”无疑烙刻着西方思维的逻辑特征,以及不加掩饰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而双翅目为笔下人工智能所设定的“四勿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源自先贤孔子的智慧。

“四勿”并非四条规定性法则,也无一定之规,不同情境下当然会有不同的取舍和选择。甚至,模糊含混、无以言明的分寸感才是“四勿准则”真正的精髓所在。因此遵循“四勿”的人工智能需时时反思——“吾日三省吾身”。所以,毋宁说,“四勿”实乃“四悟”,这也恰恰是人工智能本身的成长过程。智识并非得自一劳永逸的输入或刻写,而是源于生命经验的点滴累积,是一个不断变化和生成的过程。正如特德·姜在《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后记中所言:“需要的不是把康德的所有书都植入人工智能的大脑,而是类似于父母对子女那种精心照料。”在双翅目的《公鸡王子》中,陈陌对四勿猴的“道德养育”,较少命令和约束,更多是引导它们慎独、反思、克己复礼。陈陌如是辨析道:“‘四勿’不是‘三定律’。‘四勿’的世界没有高于一切的最高指令,因而需要自己的反思和判断。”此中无疑显示出对人工智能的包容与尊重,从而在人工智能面前敞开了一条于反思中自我完善的进化之路。

果然,在叙事时间线下游的另一则故事《空间围棋》中,居于木卫系统的人工智能发展出了足以匹敌人类又与人类颇为相异的智识。不仅如此,在人工智能与人这两极之间充斥着光谱般的一系列智识类型。而面对围棋技艺的奥秘,所有类型的智识皆比肩而弈,构成一幅和而不同的反人类中心主义图景,所谓“自我”与所谓“他者”的等级二元对立消弭殆尽。

由前文论述不难发现,在双翅目的科幻叙事中,东方元素不再是装饰性的表层意象和标签式观念,而是化为深层的思维方式。然而,更进一步考察又会发现,双翅目在科幻创作中的底层方法论其实并非纯然的东方式思维。她的作品往往呈现出相当明显的推演分析及巴洛克文风,不论世界建构、逻辑推演,还是情节动力、情感动机,乃至法理阐释层面,都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公鸡王子》中“四勿准则”所主张的慎独与反省,从一侧观之,乃是东方儒家的智慧,而从另一侧观之,则恰恰是西方的康德式“启蒙”。在双翅目这里,东西哲思并非二元对立,泾渭分明,而是相互勾连,缠结在一起。她底层的创作思维,也许正如《空间围棋》中对围棋的评价:“既有东方神秘的雅致精神,也有西方高贵的计算理性。”

在双翅目的作品中,不同类型的智慧生命异质共生;在她的创作理念中,东西哲思异质共生。那么,双翅目稍显“小众”而又色彩独特的科幻创作,无疑也加入了当代多元化科幻创作异质共生的光谱之中,共同闪耀出彩虹般绚丽的图景。

2022-03-28 ——双翅目科幻创作中的东西哲思 ■郭 伟 1 1 文艺报 content64170.html 1 “四勿准则”与“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