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电视剧《老闺蜜》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该剧讲述了同住在某街区的五位性格迥异的老年女性,因一场打假活动而相识并结成闺蜜,在历经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后,最终开启寻找生命新价值之旅的故事。与会专家认为,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该剧凭借着年轻态的老年生活、欢快的轻喜剧叙事、温暖的情感治愈,刷新了观众对老年题材的认知,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该剧导演乔梁介绍创作源起时谈到,制片人找到他时说,“我想给我妈拍一部戏,我妈已经没有戏看了”,乔梁对此深有共鸣。“所以我接了这部戏。我想通过这部剧告诉大家,其实年龄大了没有那么可怕,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精彩。”会上也有专家谈到,文艺作品没有必要都迎合年轻人口味,一部好的作品中,人物结构、人物关系不可能孤立存在,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共同构成的。真正想为老年人好好写戏的创作者越来越少,该剧让老年人认识自身价值、努力充实生活、积极融入社会、构建和谐家庭,为应对老龄化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有专家谈到,该剧塑造了一系列风格独特的老年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对失独老人的关照在表现上有新意、在生活中有意义,剧中失独老人梅姨这一角色的情感困境引人瞩目、令人同情。但在表现形式上,该剧没有走卖惨路线,而是形成了“喜剧形式、悲剧情调、正剧灵魂”三感融通的格局。也有专家建议,继续挖掘老闺蜜之间碰撞生发的故事,以打造续集的方式擦亮《老闺蜜》品牌。 (许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