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

阴沉基调上的明艳夺目

——评纪红建的《大战“疫”》 □卓 今

通过重大灾难常常可以观察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武汉抗疫可能就是这样一把尺子。当这场灾难蔓延到全球以后,通过对比就看出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的高低、组织能力的强弱、应急能力的高下,同时也检验了民众的道德水准和普通人应对灾难的反应。时隔两年,很多地方还在面临着同样的考验,纪红建的《大战“疫”》现在读来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看到无数的平民英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尽个人所能,用行动诠释了人的价值。作者一点一滴地抓细节,在把握情感方面张弛有度,一次一次地将自己代入到采访对象的处境中,泪水打湿了口罩,但同时又极其克制,不让自己的情感泛滥,影响到采访对象。灾难文学的书写,通过纪实的形式并不容易。《大战“疫”》作为全景式的纪实文学,涉及人物众多(文末列表200多人),但作者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做了大胆探索,他笔下的英雄给阴沉悲凉的灾难场面带来明亮和光辉,他们点燃生命的希望,给人向上的力量。作品的情感非常饱满,有太多感人的事例吸引人想读下去。其中有些数据、技术说明有社会学意义和史料价值。

首先,人物长卷布局得当,满纸都是发光的身影。千万人级别的大城市,抗疫不是少数人的事,仅驰援武汉的医生就有4.2万,无数个领域,无数个环节,需要从琐碎中抓取亮点和感动。疫情中的人们,每一个个体都值得描述。作者很少写众所周知的材料,他挖的都是新材料,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呈现,把每个人写得饱满、扎实、情感到位。他笔下的这些普通人,不仅要对抗病毒的袭击,还要战胜自我,战胜自身的怯懦。悲伤、感动、泪崩,常常猝不及防。被访者愿意跟他分享他们的心思。1987年出生的年轻护士徐莹做着最苦最脏的活,用行动守护“白衣天使”这一圣洁的称号。雷华艳43岁,把自己做的梦都告诉他。44岁的涂盛锦医生与老婆的对话全盘托出,可以看到当时武汉的紧迫感。在这个人物长卷中,吴安华医生着墨最多。他同李六亿共同组成了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专家团队。而国家卫健委给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好医护人员的安全。有些医务人员戴口罩不规范,平时很少生气的吴安华会大发脾气:“连个口罩都不会戴, 怎么去防控病毒!”整改、培训,刻不容缓。全国4.2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无一人感染。

其次,细腻的笔法、饱满的情感、扎实细节撑开整个故事。不喊口号、不唱高调,从平凡中照见伟大,从普通人中看见英雄。做过维和警察的警察刘俊对医生说:“以后有什么警情不要打110了,直接打我们警务站的电话就是。”正是数以万计的刘俊、铸就了武汉的坚韧和顽强。他还关注到一些很小的细节,比如爱好文学的朱威宏医生,谈及她妻子写给他的信。纪红建感叹:“让我惊奇的是,徐军美、李佳宁等人也都有文学情怀。”他始终是一个热情的讲述者,他要把一肚子好故事告诉大家。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共情能力。《论语》说到“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孔子与丧者共戚的共情能力,这是处于悲情氛围的“他者”应有的美德。作者多次写到泪水,“我们没时间流泪 ”“病毒不相信眼泪”“含着眼泪往前冲”。其中提到冯光乐,46岁,湖北红安人,爷爷是红四军的一个副团长。仅仅提这么一句,就有一种历史厚重感。湖北大悟人熊伟,干过水电工、屠夫。这次跟着儿子一起作为维保人员,到病房做维保,给病人和医生当武汉话翻译,鼓励受委屈的年轻医生,给失去信心的病人打气鼓劲。这个农民工志愿者的开朗乐观,影响着身边的人,纪红建把他写得出彩,也影响着看过这本书的读者。

第三,理性精神、真实的见闻、诚实的表达。这部作品是一份难得的社会学材料。作为疫情的现场目击者,《大战“疫”》有明显的史料价值。纪红建对自己要求很严,在这种情况下,不自夸,承认不足。他说“事实上,最开始的采访只能说是瞎子摸象、管中窥豹……一是采访不够深入全面, 二是这场战‘疫’进程太快,甚至瞬息万变。”现在看来很正常的操作,当时还处在探索阶段。感染三科护士莫若,主动申请去ICU。那时还是疫情暴发初期,她却意识到这个病有传染性,要求家人做好防护,程序很规范。书里还提到核酸三天才出结果这样的历史记忆,方舱医院给孩子们上网课的英语老师等。虽是第三方观察者的全知叙事,但他常常把自己代入到对象中,这种代入感增加了情感的张力。泪点很多,同时他也把泪点作为一个跳板,迅速将镜头拉回来理性的审视。感情最冲动时同时也是理性战胜感性之时,得出冷静的结论。

人物的亮度和现实底色形成反差效果,武汉疫情非常严重,四处蔓延的病毒,亲人朋友离世的消息,不免给人带来悲观的情绪和死亡恐惧。封城以后人们克服各种障碍,与病毒对抗,整个基调是阴沉的。但作者笔下这些平凡的英雄们,形成一道道明艳夺目的风景。文章有两层艺术结构,第一层是人物群像图,每个人都是主角,充分的笔黑和饱满的情感;第二层是阴沉基调上的明艳、夺目的光辉,人物的亮度是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建立起来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激励后来者。作者对情感、事件、历史价值、社会意义等方面都处理得很到位。报告文学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体现很充分。最后的名单列表,如果每个人给予适当的信息补充更有文献价值。

2022-04-11 ——评纪红建的《大战“疫”》 □卓 今 1 1 文艺报 content64353.html 1 阴沉基调上的明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