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正式诞生了!”这是三集广播连续剧《大港》中最振奋人心的一句台词,随着剧中主人公们雀跃的欢呼声,世界自动化码头商业运营首船作业最高效率的纪录也被打破。像这样激动而难忘的瞬间,散布在《大港》的许多角落,温暖和打动了每一个听众的内心。
作为一部描绘大国工匠和产业工人矢志报国、勇于创新的广播剧,如何构思、塑造好剧中“连钢创新团队”里性格各异的人物,是广播剧《大港》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于涌在创作之初便遇到的难题。编剧在根据原型人物创作的张连钢、李文慧、华建、刘海燕等基础上,又加入了大学毕业生韩笑和退休工人老李师傅等虚构人物,广播剧创作要求的人物简单、线索清晰等基本要素,显然不适合《大港》中表现团队合力、共同进退的“群像戏”,因此通过老中青三代大港人以及家属等典型角色形象,可以最大程度区分开每个人物的不同,以避免在人物众多且复杂的场面表现上造成混乱。
有了剧中团队成员的基本形象,对于《大港》中主人公张连钢的塑造便成了整部广播剧创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这部剧的灵魂所在。“连钢创新团队”,是张连钢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在创作团队对于原型人物事迹进行采风和了解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把“大英雄”变成“小人物”,完成角色塑造上“神性”到“人性”的转变。广播剧《大港》没有采用开场将主人公置入险境的传统手法,而是大胆“反写”,通过描写张连钢和妻子的一次“争吵”,为我们拨开主人公的面纱,一窥其内心的真实。
编剧在塑造人物的用心之处更在于其铺就的温暖底色。写好一个温暖的故事,远比写好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要难得多,这不仅考验编剧塑造人物的功底,更考验编剧对于情感技巧的把握。剧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初出茅庐心直口快的大学生韩笑、“拼命三郎”李文慧以及对着中国人有着刻板印象、骄傲自大的外国人西蒙先生……但《大港》的温暖底色在于,这部剧中的所有角色都在为自动化码头建设建言献策、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纵使实验失败、心灰意冷,却都没有放弃。这部广播剧中,没有真正的“反派”和“对立面”,这样的设置不仅没有牺牲剧作上戏剧性的铺垫、转折、爆发,反而让主线更集中,让听众完全站在“连钢创新团队”的角度去代入和体会主人公们越挫越勇建设自动化码头的决心和毅力。
没有了美轮美奂的镜头设计、画面剪切,没有充满张力与临场感的舞台行动,广播剧只能依靠其本身的语言去推进情节的发展和戏剧冲突的展开。广播剧《大港》中,所有情节线都是围绕“建成自动化码头”设计的,所有支线紧紧围绕着主线存在,拧成了一根牢牢的绳贯穿于整个作品中。整部剧在结构设计上,编剧采用了由“点”到“面”的创作手法,放弃了传统的线性思维,从“团队组建和成员介绍”“大病初愈和夫妻争吵”“外国考察受挫到决定自主创新”“实验失败到重现曙光”到“重振旗鼓,四驱车解决导引车难题”“试验成功万众瞩目”“西方同行认可和天安门观礼”以及“连钢再入院和未来畅想”“团队各成员家属的支持、感动”等多个小点的精心设计,都能让我们看到人物成长的弧光和情节发展的跌宕起伏。
带着积极态度前往荷兰鹿特丹港口考察学习的连钢团队一行人,未曾想过会受到如此的冷遇。“抱歉,对你们而言,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我们成型的自动化码头模式直接‘复制’到青岛港。……中国港口根本不具备独立规划设计这样先进项目的能力。”西方人对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与轻视,仿佛一盆冷水泼在了“连钢创新团队”身上,不仅浇灭了大家前来考察的热情,更惊醒了所有人,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中国人只能靠自己。在处理这一集的核心事件上,编剧没有急于让戏剧冲突爆发,而是把它埋在深处积聚力量,走入人物的内心。“我们不能让外国人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我们不蒸馒头争口气嘛!”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不是在会议室里向同事们喊的口号,而是诉说给了最支持自己、相信自己的妻子,“海燕,是我拖累你和女儿了……人这一辈子做不了很多事,这次我如果在技术上能解决被外国人卡脖子的事,就是少活几年我也甘心呐……”张连钢把自己最真切的话语通过短短几个字传递出来,一个身患癌症、心系科技强国和海洋强国之梦、勇担时代责任的工匠形象在这一刻建立起来,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灵魂暗夜的时刻,但最重要的是如何走出阴霾,抓住黎明的曙光。
近年来,广播剧的创作、播出、宣发和收听在移动互联大潮中发生嬗变。原本的广播剧播出渠道从电台、收音机、车载广播,越来越多地流向了APP和新媒体平台,有声读物、有声小说、AI技术加持的朗读功能等,广播剧的受众也变得越来越年轻化。因此这也要求当下的广播剧创作者与时俱进,思考如何创作出当下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广播剧作品。广播剧《大港》大胆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这里的“蒙太奇”手法自然不是视觉意义上的,而是通过剧本情节的设置辅以音响效果的剪辑组合来形成非线性结构的悬念和对比产生的意义。
此外,广播剧《大港》在多线叙事的基础上,在每一集的结尾,都留下了足够的悬念,吸引听众追剧。“一路走来,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看到自己的成果可以为国家强大作出贡献,我特别踏实、特别充实,也特别自豪!”这是全剧的最后一句台词,也是张连钢的独白,在礼炮声与主题歌声中,《大港》落下了帷幕。“连钢创新团队”秉承科技报国志向,坚持自主创新理念,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为世界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设运营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广播剧《大港》将于5月1日至5月3日晚间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