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乘“文学之舟”跨海相聚

中国—拉美国家文学论坛在京举行

本报讯 今年是中国与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建交50周年。4月15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首次中国—拉美国家文学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智利作协主席罗伯特·里维拉出席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主持。中国作家周大新、西川、阿乙、乔叶,以及阿根廷诗人埃克多·丹特·辛格塔、智利作家迭戈·穆尼奥斯·瓦伦苏埃拉、墨西哥诗人马加里托·奎亚尔、哥伦比亚作家克劳迪娅·伊文妮·吉拉尔多通过视频连线,围绕“创作之源”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环节由北京语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孙新堂主持。

铁凝在致辞中对乘文学之舟得以“跨海”相聚的作家们表示感谢。她说,中国与拉美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铸就了屹立于东方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拉丁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融汇传承至今造就了具有独特气质的拉美文化。在丰盛文化滋养下得以发展的文学艺术,迸发出澎湃的活力与巨大的能量,生动地记载着各自国家的历史变迁与民族的心路历程。中国文学与拉美文学始终保持着一种遥远而亲切的联系,拉美作家或奇丽魔幻、或悠远阔大、或精巧深邃的写作,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中国读者文学记忆中的醒目标签。

铁凝表示,多年来,中国作协积极开展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和拉美国家的文学交往日益频繁,对彼此的了解愈益深入和多元。当下中国和拉美各国都有很多才华不凡的作家,他们以文学发出的声音期待对方的凝神聆听和会心回应。此次论坛对“创作之源”进行回溯,是写作者的自我追问和重新确认,也可以视作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文学交流的再出发。希望双方可以携手走得更远,让文学成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启迪、相互鼓舞、相互珍爱的美丽纽带。

胡邦胜介绍说, 2021年9月,中国作协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旨在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推动优秀作品译介传播,助力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智利作协、阿根廷作协以及多位拉美作家都是该联盟的创始会员。本次论坛是中国作协在“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框架下召开的首次多边文学论坛。

文学的交流 文明的互鉴

罗伯特·里维拉在致辞时说,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合资企业、风险投资、期货股票等经济词汇占据了大众的注意力,让作家和文学以及背后的智慧与创造力濒临“流放”境地。而文学则把拉美各国与中国、与东方重新联结在一起。社会生活的一切,如一段对话、一本书籍、一段历史,本该成为被传唱的自由诗句。然而,现实生活被时刻传播的虚假新闻和后真相遮盖,成为一种“暗物质”,作家的职责和使命是把这些“暗物质”找出来。在当下的历史时刻,在文学艺术中,人类能够创造出最诚挚、最自由的世界。

西川谈到自己在拉美国家与拉美文学之间穿梭、行走、阅读、交往的经历。他认为,“阅读拉美文学,是一种很大的乐趣”,比如墨西哥诗人帕斯用超现实主义的方式翻译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在读到帕斯翻译杜甫诗歌的中译本后,自己对诗歌语言中折射的不同文明的世界观有了具象的理解,古典与异域以奇异的方式结合,对当代诗人形成新的灵感刺激。西川说,作家不能仅仅满足于反映时代,更要思考文学创作如何更新自我,与时代变迁形成平等而有力的对称关系。文学的可能性依然广泛存在,但只有深入自己的生活,充分了解他者的文化,敞开自己,接受各种刺激,才能以文学的方式发现更多新鲜未知的存在。

从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养分

在周大新看来,个人的切身经历鲜活而饱满,让人渴望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来,呈现给理想中的读者。而故乡是作家写作资源重要的存放仓库,“一个作家少年、青年时代对故乡的印象和记忆,是他创作的源泉之一。”此外,时代生活的剧烈变化会引发作家新的观察和思考,“作家不能选择时代,时代却可以成就作家。凭借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和个人的想象力,去这些地方寻找,创作素材便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在脑子里,不需要担心没有东西可写。”

马加里托·奎亚尔将大海与飞鸟视作自己的写作源泉,“我的写作,既要忠实于我农民出身的身份,也要与后来的城市生活经验结合。”他认为,对于个人写作的源流,需要不断回望、不断审视,从生活本身的波涛中汲取变动的、多元的写作养分。“写作是一种激情,也是一种最严肃的游戏”,克劳迪娅·伊文妮·吉拉尔多发现,哥伦比亚作家总是以奇幻和超现实的方式描述国家的动荡状态。她认为文学不应该远离真实的社会现实与复杂多面的人性,作家要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通过奇崛而深刻的视角书写现实。乔叶认为,如同酿造美酒离不开河流、土地、温度、湿度、草木、粮食、空气以及自然界各种微生物的参与一样,文学创作也有着“丰富而宽阔的源泉”,作家可以因内心的困惑、好奇甚至痛苦和恐惧而写,并在写作中对不同时空的经典作家作品予以致敬和回应。在她看来,怎样从源头有效地汲取活力和营养,是作家的终生课题。

在阅读经典中抵达文学之境

“你爱海,我爱海。我们永远航行在海上”,上世纪50年代,诗人艾青写下这句赠给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诗。“这次论坛是一次非常遥远而亲切的邀请”,埃克多·丹特·辛格塔隔着60多年的时空距离回应说。他认为,“创作并不存在唯一的答案,一座山谷、一片天空、一朵云,时间、死亡、爱情,不断召唤着作家的创作灵感。而诺瓦利斯、雪莱、惠特曼、拜伦、普希金等作家和诗人,在字里行间寻找和回归他们生活的时代,这对于写作者而言非常重要。在想象的世界里抵达一种愉悦幸福的状态,这就是文学创作的魅力。”

从狂热的读者到不知不觉成为一名作家,迭戈·穆尼奥斯·瓦伦苏埃拉谈到,阅读和写作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直至构成作家个人的存在方式。“我曾愉快地阅读过的每一部作品,都存在于我意识里某个深不可测的部分,并从那里产生一种无形的强大影响。”阿乙在脚步踏上拉美土地之前,曾用阅读的方式率先抵达拉丁美洲,与无数拉美作家在纸上“相遇”。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科塔萨尔、卡彭铁尔、波拉尼奥等作家的文学作品,成为他写作的重要滋养。在拉美文学的熏陶与启迪下,阿乙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矿藏”:自我,以及被自我所包裹、溶解、吞噬的世界。在他看来,作者虚构出的人物、空间和世界,都是经由“我之精神”溶解过的事物,可以让人重新抵达创作的自由之境。(康春华)

2022-04-18 中国—拉美国家文学论坛在京举行 1 1 文艺报 content64422.html 1 乘“文学之舟”跨海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