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美术馆,观博物展,流连于各种主题展,已经成为当代都市青年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三两结群、拍照打卡、发布社交动态,这股弥漫着文化消费主义色彩的“看展风”风靡各类社交网络,赢得流量与热度,也引来质疑之声。其实,对于美术馆和博物馆而言,物理空间是具体且有限的,但可以容纳无限的抽象及想象空间;设展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它所表征的时间是上无边界、下无穷尽的。看展的青年人,在这样的充满“艺术灵光”的空间里,获得了知识的满足、美的发掘,抑或又仅仅是处在艺术装置中的自我再发现。
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美育代替宗教”的美育理念开时代之先河。在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涵的当代,经由美育洗礼后的年轻人们,在美术馆、博物馆所观之“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在各类海量的知识云储存于互联网的时代,或沉浸式全情投入的、或喧哗躁动的看展成为新一轮热门潮流,背后或许指向的是青年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公共艺术空间的职能转变。在“博知”“熏美”和“悦己”之间,当代青年人如何与文史艺术展览形成外在形式与内在意义上的多重联结?本期话题讨论,分别邀请了三位博物馆、美术馆展览爱好者,结合自身经验,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与此有关的话题。
——主持人:康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