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让书籍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

——作家学者畅谈“文学与阅读”相关话题

本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多位作家、学者围绕文学与阅读相关话题,分享阅读经验,助力建设“书香中国”。

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通过江苏大剧院“播客计划”平台分享读书经验,他谈到,读书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即便是在网络、影视飞速发展,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的今天,阅读依然是人类掌握信息、获取知识、提高自己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大家都愿意拿起书来读,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他说,现代社会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条件,阅读也应该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活动,读者不一定局限于只阅读纸质书,手机、电脑、阅读器等电子方式也是可行的。至于读什么,莫言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还是应该以读经典为主。

作家梁晓声用林徽因的著名诗句“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比喻人和书籍间的关系。他表示,自己对于书籍始终怀有深切的感恩,《人世间》中许多与书籍有关的情节,都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我的哥哥年长我六岁,所以我小学时主要是读他的书。下乡的时候我也有了一些书,都装在小箱子里,应该说是包括了当时在哈尔滨能见到的所有中外小说。《人世间》中的人物有时会围绕具体的某本书展开讨论,我认为这种读书人之间的探讨也是具有非常意义的。”

河南作协主席邵丽认为,怎么强调阅读这件事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能在今天用与世界平行的眼光看待周遭,究其根本,都是读书带来的好处;‘世界是平的’的说法,也要在读书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普通权利之后才能成立。读书看起来是个人好恶的小事情,实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情。”在她看来,读书还可以延续人的生命,“生命的质量不是用长度而是用宽度来进行衡量的,这个宽度就是你的知识储备和见识能力,这都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完成。”书能够为我们开启不一样的人生,让我们体验到别人的多彩世界,使生命更加丰盈。当然,阅读不只是在读故事,也是在读自己。“当我们读到《论语》中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立刻就会进入现场,会回想起我们青春年少的过去,也会穿越回自己的故乡。”

广西作协主席东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自己是在阅读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写作。“我特别痴迷于那些锐利的思想、精准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我在阅读中寻找共鸣。”而他自己写作的动力,也是想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知音,正如马尔克斯所说,写作是“为了让我的朋友们更喜欢我”。

新疆作协主席阿拉提·阿斯木说,经典的、优秀的著作是历史与时代恩赐给我们的宝贵礼物。书籍开启我们的善德,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帮助我们与时代一起成长。有了书籍,那些伟大的、离我们而去的作者们,依然能够通过文字向我们传道授业解惑。通过阅读,我们得以向那些留给我们丰富精神财富的前辈们致敬。我们懵懂的时候,是书籍指引我们走向光明,于是我们学会了感恩和创造,在人间留下奉献社会的足迹;当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世界坚实的根基来自知识的时候,阅读就在世界的各个花园和角落里,变成了我们亲密的朋友。他说,从阅读到写作,书始终是自己温暖的炉火,是恩赐自己智慧和力量的法宝。阅读是永恒的财富,“生命诚可贵,阅读永远好。”

重庆作协主席冉冉说,“读一万本书,过一万种不同的人生”是一句大实话,但只有真正爱书、爱阅读的人才能体会到个中深义。“我们每个人的所见所闻、心心念念,都储存在生命的仓库里。随着年龄的推移,这些零散琐碎的点滴,慢慢都会在面容肢体、性情行为上体现出来。每个人身心的最终塑形,都来自后天的习得和收藏。”她谈到,自己刚完成的长篇小说《催眠师甄妮》,前后写了十年,其间的写作修改都伴随着大量的阅读,既读心理学、哲学、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方面的书籍,也读社会时代这本大书。对于写作者而言,是阅读成就了写作,她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被阅读而抵达、滋养读者的心灵。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说,一个人识了字,最大的快乐和实惠就是读书。“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愉悦了我的身心,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知识,升华了我的精神。”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什么心情,只要有好书可以阅读,一卷在手,便能沉浸其中,宠辱皆忘。“很多年前,我一个人在偏僻的山村插队落户,是书驱散了我的孤独,使我在灰暗的岁月中,心存对未来的希望,保持着对理想的憧憬。在一盏飘摇不定的油灯下,书引领我远离封闭和黑暗,向我展现辽阔和光明。因为有了书,那段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日子,变得很充实。”他说,在人类各种各样的享受方式中,其他享受都有尽头,唯有读书的快乐是长久的。只要还活着,还能用眼、用脑,就还能继续读书,继续享用永不会失去美味的精神佳肴。“在黑夜里,书是烛火;在孤独中,书是朋友;在喧嚣中,书使人沉静;在困慵时,书给人激情。读书使平淡的生活波涛起伏,也使灰暗的人生荧光四溢。有好书作伴,即便在狭小的空间,也能上天入地、遨游古今、振翅远翔。漫长曲折的历史和浩瀚无垠的宇宙,都会融汇于心,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

谈及纸质书在今天是否已经退出了人类生活的视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认为,在今天这个电子化阅读的时代,很多人确实有这种忧虑,但纸质书和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是紧密相连的,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书写文明时代的产物,代表了书写文明的伟大成就。阅读纸质书的生活,是一种文学的生活,一种有诗意的生活。“诗意不必在远方,手捧一本书,泡一杯茶,诗就在你的手中,在纸质书上。”他说,在网络时代,电子阅读固然也很重要,但纸质书的阅读是一种更为完整的阅读,它能让我们的阅读更有耐性、更有持续性,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让我们和知识的交流慢下来。“今天人类的生活都太匆忙,我想我们可以从阅读纸质书开始,做一个爱书的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为维护这个世界的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罗建森)

2022-04-25 ——作家学者畅谈“文学与阅读”相关话题 1 1 文艺报 content64523.html 1 让书籍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