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学评论

长风破浪会有时

——评洪放的《追风》 □孟繁华

上世纪70年代的最后两年,《人民文学》杂志分别在1978年1期发表了著名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1979年7期发表了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这两篇作品是那个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文学的象征和旗帜。《哥德巴赫猜想》引发了全国读者关注科学、关注科学家的巨大热情。陈景润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当之无愧地成为那一时代的科学巨人和文化英雄。《乔厂长上任记》的发表,使乔光朴声名远播,他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英雄,他的大刀阔斧、刚正不阿的性格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因此小说有如一声惊雷,震荡在改革开放初始年代的中国。小说虽然引起过巨大争论,但是,历史的大趋势站在了蒋子龙和乔光朴一边。“改革文学”成为一股巨大的文学思潮写进了当代文学史。后来,蒋子龙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当之无愧。《哥德巴赫猜想》和《乔厂长上任记》奠定了我们时代文学的基本主题。

洪放的《追风》是主题创作,但它与我们常见的主题创作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对某一方面成就的简单歌颂,不是应景的时文。在题材上,它既与科技有关,也与改革有关,它是一部反映一个省会城市科技创新、锐意改革的小说。在当下的国际语境中,我们深知“国之大者”的含义。所谓国之大者,就是思想认识的格局和高度,就是要眼观五洲风云,心怀国家民族命运,践行科学发展观,深谙什么是国家民族的最重要的利益。今天的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中国在科技领域必须有自己的贡献才能获得国家的主体性和主动权。这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对人类科技发展应尽的责任。因此,《追风》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前沿性。这与洪放对一座城市的熟悉、了解和洞悉有密切的关系。他说:“一直非常关注合肥的科技创新,对这方面的了解也比较多。合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我跑了有几十上百家,科技创新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觉得,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就是追风。作为合肥作家,我有责任有义务来写这样的作品,全景式地反映合肥的科技创新,并且真正触及到城市的理念思想、文化品格,更加契合这个城市的发展,展望城市的未来。”当然,作者自己对作品说了什么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小说写了什么,或者写得怎么样。

《追风》是一部写群像的小说。小说塑造了包括市委书记唐铭,副市长杜光辉以及开发区主任,科学家,民营企业家等形象。既写了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困难、矛盾和冲突,也充分展示了一个省会城市敢于闯进科技创新时代洪流的大智大勇。作为一部主题创作的小说,《追风》也是采用歌颂性的写法,但作家注意人物的塑造和刻画。比如杜光辉,一个经济学家、京城社科院研究所的副所长,一到南州,首先遭遇的是一个汽车配件厂的锅炉爆炸事件,这个事件预示了人物即将进入旋涡和面对的困难环境。但小说又张弛有致,既写了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比如对女儿可心的感情,也写到了他对烟火气生活的热爱。他对小食摊鸡汤的着迷,从一个方面表达了人物的平常心。小说甚至借鉴了通俗小说的写法,比如杜光辉与亚茹、田忆、孟春三个女性的关系,从一个方面写出了杜光辉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市委书记唐铭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领导,他的谈吐做派更像一个学院的教授,但他是一个敢作敢当的有文化的领导。另一方面,这是一部有格局有气象的小说。这个格局和气象和一个城市的气魄、抱负、理想有关。唐铭调到南州当书记时,省委领导下达的目标是:南州五年成为全省经济的龙头,十年在全国省会中成为排头兵。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个目标,也决定了小说的格局和气象有多大。南州终于打造成了世人瞩目的明星城市,一座以科技为支柱产业的“追风之城,未来之城”。南州市的英雄豪杰们的雄心壮志,可用一句诗来表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还值得肯定的是小说语言非常讲究,这一语言风格,与小说处理的群体非常契合:雅致、有激情。面对一个即将起飞的、以科技为中心崛起的城市,如果没有诗意,没有激情,小说就失败了。所幸的是,洪放很好地选择了语言的叙事风格,这也是小说成功的重要方面。

2022-05-20 ——评洪放的《追风》 □孟繁华 1 1 文艺报 content64868.html 1 长风破浪会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