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学评论

《追风》中杜光辉形象的成功塑造

□唐先田

在《追风》这部科技创新长篇小说中,杜光辉的形象是塑造得较为丰满的,他虽然有过在南州只不过“挂职两年”、何必苦打苦熬的一闪念,虽然还有过离开南州回经济所当副所长、回北京陪女儿的打退堂鼓的想法,但这些都被他建设南州的执着崇高理想打消了,他在南州扎下了根。杜光辉这个形象有些什么特点呢?作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这个人物的。

一是坚持亲历亲为的苦干精神、实践精神。杜光辉到南州的第一件事,是主动接待南州洗衣机厂四五十名技术人员的集体上访。他只知洗衣机厂曾是南州的明星企业,并不知道这个厂的现状,更不知道这些技术人员为什么要上访。但他信赖这些人,愿意和这些人接触,想知道他们的诉求。他主动接待上访的行为,打破了恐惧上访、对上访唯恐避之不及的怪圈,是他真挚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热情拥抱现实的内心表达。果然,融入现实后,立即有了收获,他不仅知道了洗衣机厂由明星企业滑落到产品积压卖不出去、车间不能开工、工人已半年多拿不到工资的严峻现实,还结识了年轻技术员齐航行,又由齐航行带领去拜访了须发皆白的老总工。老总工说:“我是搞技术的,搞了一辈子技术,我就认技术。当初,建设洗衣机厂,也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产品一下子就打开了销路,占领了市场。后来,外边的技术加强了,而我们对技术开发重视不够,加上企业搞得不像企业,像个机关,那哪行呢?”老总工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杜光辉。离开洗衣机厂时,又特意和齐航行互留了电话号码。尽管回到市机关后,市委秘书长李杰委婉地批评他下厂时没有先行说明备案,有违机关规矩;跟他一起去洗衣机厂的办事员小王,更是埋怨他不该留电话号码给齐航行,原因是担心“这些人,说不定会天天缠着您”,杜光辉还是很高兴,因为他从老总工那里得到了“技术”二字真经,这是极可宝贵的,小小的善意的批评和埋怨,和“技术”二字真经比较起来,真算不得一回事。也就是这“技术”真经二字,使他和洗衣机厂的员工们下定了让国内排前三的永力洗衣机厂兼并的决心,人家的技术就是先进嘛。而事后才知道,永力之所以先进,是他们曾悄悄地采用了南州洗衣机厂创新的某些技术,南州洗衣机厂因为缺乏知识产权观念,他们的技术发明技术革新项目,没有及时申请专利,结果永力拿去就用,减少了许多开发投资,也无须负什么法律责任。南州洗衣机厂虽然起死回生了,但“技术”二字和知识产权观念,还是给洗衣机厂以深刻教训,也给杜光辉上了一堂深刻的课。杜光辉在办这件大事的过程中,有两处非常精彩,一是他在会见东方电子董事长高大为时,知道他是农民出身,早期只是在镇里办电子元件厂,但他尊重科技,果断地引进了清华大学的5位博士,并采纳了博士们的创新建议,元件厂一下子发展成为亚洲第一的东方电子厂。这使他切实地感到,只要坚持尊重人才,只要坚持科技创新,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二是他知道东方电子的所在地滨海市的市委书记,曾是他老岳父的部下,老岳父是个在副部级岗位工作了20多年的老干部,很有威望,他如能向部下说一声,工作进程中的难度,就会小许多,而且并不存在违规之类的事。杜光辉也知道,老岳父原则性很强,从不向部下“打招呼”,但他喜欢杜光辉,又不是私事,若请老泰山出个面,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思虑再三,杜光辉还是尊重老人家的原则,终于只字未提。有了引进东方电子的大手笔和成功经验,后来的引进存储芯片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是彻底地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和周围的同事们建立了十分亲和的人际关系,很有人格魅力。很多知识分子有自我痼疾,那就是喜欢翘尾巴、端架子,因为自己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唯我独尊、瞧不起别人,结果是专业知识得不到认可和发挥应用,自己反而被冷落抛弃。杜光辉算得上是个大知识分子了,但他抛掉了某些知识分子的痼疾,到南州后,真正地和各色人等打成了一片,他到城隍庙吃小吃喝鸡汤,和老板谈笑风生,他出门散步,和玩沙雕的小朋友问这问那,更不用说他去科技大学和蒯老校长等科学家座谈、去科学岛和李敬等老同学聚会时的谦逊、诚恳了,他来机关虽时间不长,但与同事们都亲如一家,小说里有这样一个细节:“杜光辉从抽屉里拿出一条自己从北京带过来的中南海烟,撕开来,给另外两个小伙子一人一包,其余的都给了简主任。”这个细节很生活化,也很人性化,杜光辉的举动,可视为有意为之,也可视为随意为之,极好地表达了他性格中富有亲和力的一面,而这一面恰恰是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大知识分子所缺少的,别小看了杜光辉性格中的这一面,也别小看了那条中南海香烟中所包含的人性化内容,在和同事们的日常交往中,杜光辉或许还会有许多类似的表现,只不过小说没有一一写出,也正是这一切使他在南州有凝聚力,为他在南州的有所作为,打下了有力的基础。杜光辉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小说里特意写了他曾有三年任职县委书记的经历,可能就是那三年的历练,教他这么做吧,现实生活中,靠单打独斗而成功的例子是极少的。

三是感情生活的大方磊落优雅。小说并不因为要将杜光辉塑造成为一位成功的人物,就避免写他的感情生活,而是将他的感情生活写得起伏跌宕、别具一格。早在南州科技大学上学时,他就和他的同学田忆爱得真挚纯洁,他俩虽不在一个班,但田忆的天真优雅深深地让他迷恋,田忆每天上自习时在图书馆为他占座位更是深深地打动了他,大学图书馆座位有限,又是阅读、复课的最佳所在,能占一席,是颇费功夫的呀!他们还一起徜徉于校园,一起畅谈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一起听交响乐《梁祝》时,一个呼“梁兄”,一个呼“英台”,那种甜蜜美好浪漫,令杜光辉刻骨难忘,不幸的是,田忆因车祸过早地离世,她的学业尚未完成,他们更没有结婚,这也就是杜光辉和茹亚结婚后,还在梦中呼唤田忆名字的原因。茹亚非但不能理解杜光辉心灵深处的创伤情愫,十几年来,还常以此来刺激嘲讽杜光辉,杜光辉虽然从不作任何解释,两人内心的隔膜,却渐渐地加深了,加上他全身心投入南州的事业,这也引起茹亚的误解和非议,这样,他们的婚姻只能渐趋淡化,以致双方没有任何留恋地走向了离婚。婚姻的破裂,当然是不幸的,杜光辉和茹亚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可心,家庭的解体,对尚未成年的可心肯定有伤害,但在作家笔下,虽然也提到茹亚可能有新的男友,但用的是极隐晦的笔法,将婚姻的破裂写得很平静,绝无什么难堪的场面,正是在这平静中,表达了当事人对他们自我婚姻状况的了解,也符合杜光辉的人格品性和茹亚的家庭出身教养。对杜光辉和孟春的感情生活,小说写得极为高雅纯美,杜光辉在南州一见孟春,就觉得她长相和田忆非常相像,在孟春的丈夫蒋峰去世后,才知道孟春就是田忆的妹妹,只不过是一人跟父亲姓,一个跟母亲姓,由于人品性格相投,人生理想和生活志趣,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两人的感情很快就走近了,二人相爱已是公开的事实。但小说并不因为他们是单身男女,也不因为市委书记唐铭支持他们的爱情,就放开笔墨,任意想象、信马由缰地挥洒开来,而是双方自觉自尊地以男女朋友的身份相交相处。作家如此节制他的思维,当然是为了将杜光辉和孟春之间的美好爱情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它的另一作用则是对某些小说中性泛滥描写的有力遏制。作者的这一苦心,是会得到读者认同、尊重的。

杜光辉的形象塑造,为学者如何转变为政府官员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随着党政官员的高学历化,杜光辉这个文学形象的出现,具有可贵的现实意义。

2022-05-20 □唐先田 1 1 文艺报 content64871.html 1 《追风》中杜光辉形象的成功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