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救风尘”之后怎么办

□杨歆迪

改编自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以下简称《救风尘》)的《梦华录》成功破圈进入大众话语场。对于北宋风土人情的细节考古、对于改编文本的对比分析,以及对于剧中人物价值观所引爆的网络热点话题滔滔不绝,成为剧作毁誉参半的诸多注脚。

《救风尘》为喜剧体裁、体量较小,现存原文不过数千字。原本共四折,讲述歌女宋引章不顾好姐妹赵盼儿的反对,嫁给官家子弟周舍后,婚姻不幸,“朝打暮骂”,于是求助赵盼儿搭救。赵盼儿买休不成,遂假意勾引、哄骗周舍写下休书。周舍觉察被骗后状告赵盼儿,公堂之上赵盼儿巧舌如簧、智斗周舍,终将宋引章救回。

赵盼儿的“引诱”与“智斗”是《救风尘》的精华所在。当周舍提出,自己休妻是因为赵盼儿承诺要嫁给自己时,赵盼儿干脆利落地承认确有此诺,但是“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既然周舍可以满口甜言蜜语、胡乱赌咒发誓,那么赵盼儿为救宋引章撒谎也无可厚非。赵盼儿此举堪比《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在法庭上利用契约漏洞、主张“割一磅肉不能流一滴血”的急中生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展现了底层人民的机智善良、重情重义。

《梦华录》讲述的是三个“汴漂”姐妹创业的故事。从“新手村”钱塘到第一个关卡节点华亭县,打败周舍后的三姐妹决心走向东京汴梁,开始新的人生。第6集之后,《梦华录》才真正展现其剧名背后的繁花似锦。靖康二年,曾任京官的孟元老南渡避祸,感怀早年间汴梁的市井民风,遂作《东京梦华录》以记。其间对于城中街巷坊市、店铺商行、招牌货品的描写细腻入微,堪比当下的“网红打卡”笔记。不论是“半遮面茶坊”还是永安楼,三位“北宋合伙人”的门店都仿佛矗立于汴梁繁华间,见证着白手起家的创业情谊。

不难看出,从《救风尘》到《梦华录》,叙事的改编借鉴主要集中于前半部分,且因为后半部分的加入显得形似神非。披着古装偶像剧的外壳,《梦华录》美轮美奂之下包裹着的,是当代女青年对人生可能性的勇敢探索。颇有意味的是,《救风尘》中的姐妹花皆是汴梁人士,宋引章嫁给周舍后才跟他离京去往郑州生活;而《梦华录》中的赵盼儿甫一出场就被定性为“乡野村妇”,在皇城司指挥使顾千帆的帮助下,才能从钱塘小镇走向“居大不易”的京城。对未来的无限畅想、对“人往高处走”的深以为然、对个人奋斗改变生活的坚定信念,是赵盼儿在汴梁生根发叶的内在动力,也是无数在通勤车上戴着耳机用手机看剧的“打工人”们最真实的渴望。

既然赵盼儿能够在钱塘开茶楼、在邓州买地,宋引章更是“一曲红绡不知数”,是什么让她们下定决心“靠自己的本事留在东京”?相比而言,宋引章的个人追求更加清晰:一面好好练琴,成为东京第一琵琶手;一面努力找机会,想方设法“脱籍归良”。当一定的经济回报无法自我满足,努力工作的成就感何以体现?无论是通过嫁人或者求人,宋引章都没能解决身份问题;但在东京汴梁的摸爬滚打中,她逐渐理解了工作对于生活的意义。琵琶弹到最好能有什么用?对于宋引章而言,努力工作终将收获自己所渴望的身份提升,而这恰恰是婚姻未必能给予她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从樊胜美到王漫妮,从苏筱到宋引章,勤奋刻苦和“恋爱脑”未必互斥,但会在博弈中悄然布局。

《梦华录》中的赵盼儿则隐晦套用了多个传统戏曲主人公:因父亲战场获罪没入乐籍大有梁红玉的身影,为《夜宴图》与权贵争斗又仿佛是谭记儿,被高中探花、攀附皇亲的情郎欧阳旭退婚则恰似《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琵琶记》里的赵五娘。集童年阴影、遇人不淑、误入阴谋和步步高升为一体的赵盼儿也因为杂糅了婚配戏和公案戏角色设定,摇身成为京城政坛不可或缺的局中人。

在《救风尘》中,赵盼儿宋引章都是汴梁最普通的歌女。宋引章自幼在汴梁长大,与寡母相依为命,与洛阳来的穷书生安秀实有婚约,有个八拜之交的姐姐赵盼儿。宋母在同意周宋二人婚事之后,还要“去请那一辈儿老姊妹去”办个简单酒席。这些琐碎细节彰显着底层劳动人民的平凡生活。然而《梦华录》中的赵盼儿却是官家子弟,因父获罪罚没入乐籍。因为是落难的大小姐,所以能够一眼看出《夜宴图》的珍贵,能够在公堂之上援引律法质问堂官,能够在酒行商会抵制女性贩酒时对周朝女酒掌故信手拈来……也因为曾被官家罚没,对于身份的焦虑与无助才无法通过个人奋斗或婚姻解决。在《梦华录》里,赵盼儿从来不是寻常茶坊娘子,她的际遇早已与国运交织:皇后与清流的明争暗斗迫使她一步步从钱塘走向东京汴梁、成为人群焦点,甚至参与到朝堂的波诡云谲。永安楼的苏合郁金酒名满京华,最终却需要官家说“好”才算圆满。在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参与国家叙事,为国尽忠乃至勤王保驾,都是赵盼儿所乐见的,虽然《救风尘》中的她并不这样想。

诚然,古偶剧对于“仙气”和“唯美”的渴求本身与女性自主创业的叙事内容就有些许矛盾,但剧中角色造型和场景细节的推敲都可圈可点。案板上小巧精致的果子炊饼,摇着扇子做沙冰的手忙脚乱,还有几个女孩子在后院晾晒衣服又被风吹跑的春意迟迟……各类生活场景的重章复唱仿佛那些年宿舍楼下、办公室中甜美回忆的北宋版本,歌颂着青春对生活的勇气,纯真年代最干净的朋友情谊。当每一个当代青年在荧屏前看见了自己,被遮蔽的无疑是千年前的民生百计。从钱塘小镇的竹筏到东京街头的蹴鞠,《梦华录》的生活场景本质上依然是展示而非白描,是对于“一睹汴梁风土人情”的全力满足。

关于女性的视角未必就是女性视角,如果所有人都希望赵盼儿从茶坊老板做起,凭自己的努力走向更美好的明天,那么赵盼儿愿意表演,虽然《救风尘》中的她并不这样想。回到关汉卿笔下,赵盼儿是个充满现实感的人。没有标签化的“人间清醒”抑或“恋爱脑”,她对感情和婚姻的理解常常是自相矛盾的。她不想独身一人,然而“咱这几年来待嫁人心事有,听的道谁揭债、谁买休”,姐妹们的遭遇使她望而却步;她也不想随便将就,因为“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她一早不看好周宋二人婚事,猜准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但是酒后抒怀时,也知道“惯曾为旅偏怜客,自己贪杯惜醉人”,救风尘就是救自己。时过境迁,《救风尘》中的赵盼儿虽然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却因为没有什么贵重身世或奇幻冒险,难以担纲类型化的影视剧作女主角。对于体裁的适应和当代社会文化的迎合,或许是《梦华录》改编角色性格经历的一大动因。

由于中国传统戏曲单本篇幅有限,且存在“场上”与“案头”两个部分,导致戏曲改编剧作一直受到极大考验。在戏曲改编的影视剧作中,除了戏曲电视剧如黄梅戏《女驸马》基本复刻了传统戏曲的故事情节和台词唱腔之外,大多数都通过化用故事的方式体现原作。有些通过拼接、集锦的方式选取多个经典戏曲加以串联,如《救风尘》曾在2002年的电视剧《爱情宝典》中作为一个章节出现。另一些则通过填充细节撑起长度,将全本戏曲融会贯通。尤其是《薛平贵与王宝钏》《白娘子》《女驸马》等曾多次被翻拍改编的传统戏曲,都存在着人物关系复杂多元、故事时间跨度较长、戏曲全本有多折经典桥段等特点。例如脱胎于传奇故事的“杨家将”系列本就有《穆柯寨》《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金沙滩》《天门阵》等多目戏曲闻名,将其串联,亦有获得长度适宜、内容丰富的影视作品的可能。

仅就原作而言,《救风尘》故事过于短小精湛,并不适合改编连续剧体裁的文本。《梦华录》的“续写”尝试,为传统戏曲改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通过对于原著人物关系的沿用或化用,建立符合当代语境和体量的全新故事。或许可以兼顾传统戏曲的弘扬和类型化制作的工业经验,让传统戏曲焕发时代生机。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讲师)

2022-06-29 □杨歆迪 1 1 文艺报 content65403.html 1 “救风尘”之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