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张之路《非洲奇遇记》:

走进非洲的美好与温暖

□张明舟

《走出非洲》是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感动了无数观众,曾风靡全球。《非洲奇遇记》是张之路先生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少年小说,用奇幻的故事带领小读者们走进神秘的非洲。

《羚羊木雕》是张之路先生早期的文学作品,故事讲述了两位少年交换和退还贵重礼物羚羊木雕的故事,少年间的纯真友谊令人动容,曾入选教育部中学教材多年,广受读者喜爱。《非洲奇遇记》就是以寻找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的,相当于《羚羊木雕》的续集或姊妹篇。不过这次,张之路先生把场景和情节搬到了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

非洲共有54个国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贫穷落后。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基础,而非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强调:“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双方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他指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曾听一位非洲学者抱怨,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似乎都只有一个名字——“非洲人”。但非洲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共有54个国家,无论是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仅仅用一个词“非洲人”来概括他们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公平的——毫无疑问,非洲人需要自己讲好非洲故事,就像中国需要自己讲好中国故事一样。

曾听另一位非洲出版家评论中国对非援助时说,非洲人感谢中国的物质援助,但再好吃的东西也不会在胃里停留多久,应该更多地走进彼此的心里,而不只是胃里。他呼吁中非加强人文交流,特别是文学和出版交流。艺术的真实是生命最本质的真实,这本《非洲奇遇记》用艺术的手法,用写实与幻想结合的方式,既有很强的故事性,又普及了环保知识和非洲博物知识,既讲好了中国故事,也讲好了非洲肯尼亚故事,也讲好了中非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故事。

中国作家特别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书写非洲故事的人非常稀少,张之路先生做出了出色的尝试,为中国作家书写非洲树立了一个路标,为后来有更多的中国作家书写非洲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非常期待,有更多这样书写非洲的优秀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优秀中国儿童文学作品问世。

我是在做医疗检查准备的时候阅读《非洲奇遇记》的,药物的刺激以及连续大量的饮水,使得我的肠胃翻江倒海,强忍着不去呕吐。然而,躺在床上阅读张之路先生创作的这本新书,我居然因为故事内容的强大吸引力,暂时忘记了难熬的痛苦。张之路先生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随着场景变换情节,剧情跌宕起伏,让读者根本无法停歇。独自旅行去非洲寻找羚羊木雕的中国少年姚可可,发明了驱狮之灯、既保护了村里的耕牛不被狮子偷袭,也保护了野生狮群的肯尼亚传奇少年理查德,还有中国工程师爸爸和他的肯尼亚同事马夏。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高大的合欢树、成群的斑马、凶猛的狮群、狡猾的鳄鱼,都在小主人的旅行途中依次登场,既有浓厚的非洲味道,又有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情和友谊。故事里的素材丰富细腻而真实,对读者的滋养和启迪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有多次访问非洲的经历,我对非洲,特别是肯尼亚比较熟悉,但作者非常巧妙地用儿童视角重新构建了一个优美、真实而活泼动人的当代中非友好交流的人间故事:奇幻的艺术馆、大象孤儿院、动物孤儿院……呈现了原始风貌和进步环保并存的真实的当代非洲。用特殊方式浪漫又真实地记录下了少年的成长,也记录下了这个时代里的特别时空里特别的美好与温暖。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部作品是一部特别的少年成长小说,也是一部当代非洲的风情片,是一部中非友好合作的微型纪录片,非常值得推荐和阅读。

2022-07-04 □张明舟 张之路《非洲奇遇记》: 1 1 文艺报 content65469.html 1 走进非洲的美好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