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星海音乐学院创作演出的原创歌剧《星海星海》日前成功首演。以冼星海为主人公的舞台艺术作品已经有过很多,包括歌剧、音乐剧、舞剧、戏剧等多种艺术类型。仅2015年这一年,全国就曾先后推出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歌剧《星海》、广州南方歌舞剧团的音乐剧《烽火冼星海》、总政歌剧团的歌剧《天下黄河》等多部作品。如今,星海音乐学院再次创作冼星海题材的歌剧,我真是为他们捏把汗:怎么创作、怎么区别于以前创作过的同类题材作品?值得欣喜的是,从这次演出中,我看到了他们知难而上、不拘一格、另辟蹊径的努力,他们发挥集体创造力打造了一部独具学院特色的当代歌剧。
歌剧《星海星海》值得肯定的特色有四个方面:
一是剧本结构比较独特。该剧从音乐学院的青年学子在排练黄河大合唱时发生的观念冲突,引发了对冼星海人生足迹的寻找和探访,进而展现了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奋斗精神、艺术奉献等,印证了创作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民,离不开根魂,离不开情感,离不开创意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完成了精神和情感的一次洗礼和升华。该剧以青年学子的视角为全新的切入点,用现代和历史两个时空、两条故事叙述的线条以及相互的交织,改变了平铺直叙的戏剧结构方式,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赢得了创作的自由,也找到了融入现代手法的通道,打破了现实时空和历史时空的界限。作品产生的间离效果,有助于引发多重意义的时代性思考,因此,也就更具有了今天来创作这部歌剧的现实意义和当代意义。创意是一种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生命力旺盛的重要标志,没有创意就没有了新意,没有了智慧,也就没有了想象力与个性特色。应该说歌剧《星海星海》是一部有创意的作品。
二是音乐创作比较扎实。三位作曲家互为补充、各取所长,既充分运用了宣叙调、咏叙调、咏叹调、重唱、对唱、合唱、交响乐队等丰富的歌剧音乐表现手段,还融入了音乐剧通俗而时尚的音乐风格。剧中旋律舒展流畅,作曲功底扎实,尤其是“曲34”这个三重唱《我看见》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既写了星海思念故土的爱国情,又写了钱韵玲和星海之间的夫妻情、黄苏英和星海的母子情,还写了星海和钱韵玲对女儿的父母情,最后又进入星海对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未来、腾飞的祖国充满浪漫主义的一种畅想,抓住了一个情字,充满诗意,这个片段非常歌剧化。在本质上说歌剧是以抒情见长的,歌剧是歌唱的戏剧,不但要有情,还需要情真意切、感天地泣鬼神。我认为在歌剧艺术中,歌剧题材的“含情量”等于作品的“含金量”,这一段给我印象很深,抓住了“情”字。
三是舞台呈现比较丰富。在导演的统领下,舞美、灯光、服化道等部门协同一致,安排了极其丰富的舞台场景,既有校园,又有广州、上海、武汉和苏联、法国,而且在每个地方又有很多不同的场景,加上多媒体影像画面对舞台的一种拓展,旋转升降舞台使表演区域更加立体流动多变,这些构成了视觉的盛宴,成功地吸收了音乐剧变化多、信息量大的舞台艺术特点。
四是该剧角色演员比较到位,不管是历史时空人物还是现代时空人物的扮演者,人物的形象、气质、演唱和表演都完成度很高,充分展现了星海音乐学院的演员阵容和整体实力。尤其是冼星海的扮演者王传亮、钱韵玲的扮演者任雯文。王传亮三度扮演冼星海、任雯文两度扮演钱韵玲我都看过,无论是形象气质还是演唱表演都相当成熟到位。王传亮更是当今中国民族歌剧当中的当红男主角,由他担当主演的《马向阳下乡记》《沂蒙山》《英雄》等民族歌剧,包括音乐剧《烽火冼星海》都已经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可以说王传亮如今已是星海音乐学院的品牌和骄傲。
当然刚刚搬上舞台的戏总还有令人不够满足的地方,我对这部作品也提三条建议:第一条希望进一步压缩梳理文本,做到密针线、剪头绪;第二条要进一步强化音乐对比;第三条要进一步打造经典唱段,音乐戏剧作品成立不成立在剧本,流传不流传在音乐,能不能从词到曲写出能够流传的唱段,直接关乎一部歌剧能不能在历史长河上留存下来的命运。
衷心希望经过精心修改打磨以后,《星海星海》的剧目质量能有较大的提升,不仅成为该院的品牌,我甚至觉得各大音乐院校的师生都应该来看这部剧,都应该学习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也希望这部剧能力争成为音乐院校艺术实践的示范性剧目。
(作者系著名作曲家、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