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7月8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度论文奖颁奖仪式暨“两个世纪之间的九十年代”学术工作坊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李敬泽出席并讲话。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梁飞、计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李洱,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审易晖,以及20多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活动。
李敬泽在颁奖仪式上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自创立以来,始终站在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前沿,一代代作者和编辑不断付出巨大的努力,以保持刊物的学术品格和学术活力。《丛刊》一直坚持严格的学术评审机制,力求公正对待所有学人的成果,既高度重视成就夙著的学者的研究进展,也对青年研究者的探索满怀期待。自今年起,《丛刊》年度论文奖专门增设博士生奖的分项,以及时发现和肯定有才华、有创见的学术新人。另外,在以往的评选中,已获奖的作者不再考虑,但从今年起,获奖时间超过两年的,则一视同仁纳入评奖范围。希望《丛刊》年度论文奖办得越来越好,充分展现刊物的年度成果,成为促进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丛刊》2021年度论文奖评选中,张旭东的《在时间的风暴中叙述——读余华的〈兄弟〉》、李哲的《〈山乡巨变〉:革命“深处”的潜流》、何浩的《“搅动”—“调治”:〈暴风骤雨〉的观念前提和展开路径》、高华鑫的《“革命”的多义性——思想史中的“丸山鲁迅”》、周展安的《事的哲学:章太炎思想的基调——以〈国故论衡〉诸子学九篇为中心》获奖;另外,苏心的《“牯岭时刻”与作家“茅盾”的诞生》、夏寅的《〈语丝〉体制之形成与北京的报刊出版——关于“同人杂志”与“小周刊”》获博士生奖。李敬泽、陈晓明、程光炜、计蕾等为获奖者颁奖,梁飞主持颁奖仪式。张旭东、李哲、周展安、夏寅作为获奖者发表感言,表达对《丛刊》及评委的感谢,分享了各自写作论文的过程和感悟。
颁奖仪式后举行了“两个世纪之间的九十年代”学术工作坊。当天上午的学术圆桌会上,李敬泽、陈晓明、程光炜、李洱、罗岗、刘复生、李云雷、杨庆祥、丛治辰先后发言,易晖主持圆桌会。在7月8日下午至9日的三场报告会中,16位学者分别围绕议题作专题报告。大家表示,在学术研究领域,相对于1980年代完全被“经典化”,“九十年代”处于一种“无人认领”的状态。我们回首“九十年代”,会感觉到它是模糊的、驳杂的,无法简单地用几个关键词将其时代气质呈现出来。就文学领域而言,九十年代文学真正突破了所谓“纯文学”的疆域,各种各样的文学形态涌现出来,展现了文学生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当我们站在今天的视角去研究九十年代文学,首先要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把研究的对象放到真实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同时,研究“九十年代文学”,要有总体性的视野,深入探析它与“八十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之间的关联,甚至把它放到百年文学发展的历程中进行审视,获得更加辩证的认识。